Basic Member
|
打高胎壓 減少接觸面積 達到省油
降低胎壓 增加接觸面積 達到抓地力較好
這大概是一般網路上的論述
當然 還是有其他見解 就不討論了
打高胎壓 達到降低測傾的目的 是第一次看到
就理論上 應該是可行
可是路上行車 因子很多
輪胎年限 胎紋深淺 胎壁橡膠強度等等
都是很大的變動因子
一顆石子 一攤水都有可能攸關生死
這可不是像隔音那樓這麼簡單
隔音棉鋪一鋪 隔音條塞一塞 制震墊貼一貼 發泡劑噴一噴
然後儀器測一測 就說花1萬6就能超越S-class這麼簡單
廠商一定都是採保守策略
即便是一般胎的胎壓能打到50psi(其實還能更高)
但為什麼還會有建議胎壓呢?
一台車 一條胎賣到世界各地
有6000公尺高山 有50度沙漠 也有極度潮濕的雨林地區
溫度 壓力 甚至大氣壓力都必須考慮到
廠商一定是採取最保守的策略販賣
(好吧 你要說出事廠商方便卸責也行)
加上行車時候 變動因子太多
一有閃失都有可能產生致命的危機
決不是說打到42psi 搬出公式說可行 然後跟大家說一條胎開到7萬多公里這麼簡單
固然理論上可行 我也相信有人一定支持打高胎壓抑制側傾這種說法
也一定會有人打到42psi 甚至更高
不過行車安全 遠比論戰重要 你說你打到42psi
那你就打吧 記得說你在哪邊出沒
大家會避免前往那個區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