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
作者bigDDD
他們的車有去挖角雙B的設計師設計
所以後來整個質感應該有提升起來
曾看過介紹三爽
那個挖人才手段很多
像記憶體最早好像是東芝做最好
整個人才被挖過去
不過他們也很厲害有在學別人的技術啦
|
常常在關注國際車壇的,應該可以從外電報導中看到:
現代起亞集團挖角名人錄
Peter Schreyer
有名作品:Audi TT Mk1 (Typ 8N)
自從2006起就已經在KIA身為CDO(Chief Design Officer)。
現在更進一步,Kia President。並且同時監督全Hyundai集團包含Hyundai和KIA的所有車款的設計。
Christopher Chapman
前BMW AG設計師
於2011年被現代北米設計中心聘用。
著名作品:Z4 Roadster和X5。
Thomas Buerkle
一樣是前BMW AG設計師
曾協助開發3系列和6系列的外觀。
另外,請注意一下Hyundai Motor Europe GmbH:
於1994年在德國的Frankfurt成立R&D中心,在2003年更進一步於 Russelsheim成立總部。
總部的位置是不是有點眼熟?
對!就是GM Europe的研發重鎮Adam Opel AG之所在。
人家之所以會進步,很多時候,都可以回歸韓企的四心法:先見、先手、先制、先占。
所以現在中國也學了南韓的方式來改進本土汽車品牌。
觀致汽車(Qoros),這間由中國奇瑞汽車與以色列集團合資成立的車廠,也挖了一票VAG集團(以VW為主)和BMW的人才去搞。
要不然哪來可以讓五毛自嗨到翻的Europe NCAP五顆星的成績?
臺灣啊,連情報收集能力和憂患意識都不夠,哪能跟別人競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