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權中*
|
雖然是有人在嗆解法卻自己什麼也講不出來, 但我還是回覆.
趁這個時候開始基礎建設更新應該會很適合現在的整體情況, 也順應台灣位置.
許多還算得上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現在返台擴充其實也是因為對岸的改變.
台灣水電是有, 人力也有, 工業地也有, 但缺什麼? 沒做好的交通是首要目標.
其一是工業區的上下班交通導致, 其二是對外產品貨運.
趁亞洲大多數(相對)採購划算, 開始做這些改善, 政府把儲蓄釋放出來.
這是開頭, 但中間結尾我也很難有什麼看法, 畢竟工作環境與華人習性是問題.
基本, 儲蓄放出來或連動到消費, 然後繼續正循環, 以此類推(當然增稅是副作用).
唉, 基本上11/29大選我都不投票也沒看法了, 說是嘴砲也不為過...
貶值其實我獲利, 畢竟工作量不變下收入是增加因為我以美金交易, 然後換台幣.
但這是短暫的, 之後的物價上升(採購成本)會把這個獲利再吐出來或持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