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d61s
這聽起來的確上軌道多了
之前我待過一家公司也是想採行利潤中心制,當然一開始也有人提出每個單位的作戰屬性不同,後勤單位也想替公司賺錢啊...諸如之類的牢騷,後來公司就決定後勤單位也可以自創商品線,但問題就來了,例如設計單位本身就一堆art跟文青,就算有了商品是要怎麼去拓展業務? 財務單位亦同,而公司組織架構不變的情況下,後勤單位不但不能"要求"業務單位負責銷售該商品,反而還是要應付業務單位提出的支援要求,例如包裝啦參展啦,後勤單位還是得照辦,那一天8小時我到底是用來支援你,還是用來向外推廣我自己的商品? 我可不可以對你提出的要求按件計酬?
最後全公司亂糟糟的繞了一大圈才體悟業務始終是業務、後勤始終是後勤、財務始終是財務...依此類推,決策階層應該是想辦法發揮整體的偕同作戰能力,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要玩利潤中心制,起碼要把現有組織架構打散,重新依...
|
哀....前一家公司導入利潤中心制後....
各部門開始亂搞惡鬥中!!
工廠因業務沒有接到訂單用裁員來創造cost down的利潤,
等到有訂單後工廠沒人力在徵人,就這樣依訂單起伏裁員、徵人浪費資源!!
小弟離開後..聽說老闆不知怎麼開竅??
突破了利潤中心制的盲腸有做了一些改變......
而小弟現在的公司也深陷利潤中心的盲腸中!
沒有實際銷售的各BU、部門為了擠出所謂不存在的利潤惡鬥中.....
但老闆還跳不出這利潤中心制報表數字帶來虛擬利潤績效!!
這些大老闆去上了EMBA課程,教授引進了半套的利潤中心制管理方式,
初期實施其實成效都不錯,大老闆們就一個學一個,等到發現有問題時,
這些大老闆都畢業了,所以大老闆都看到同學們實施初期的成果,
沒看到後期公司內部惡鬥帶來負面的效應。
利潤中心制目前看到實施的在台企業體系走到最後都是各部門虛擬膨脹!
讓組織人力上的cost down與效率越變越膨脹~
原本企業體系有中央單位或各單位互相支援的事情處理,
因為要創造利潤而互向各單位收費,各單位為了節省別單位的收費,
多增加人員or找個倒楣鬼來收回處理給其他單位的事情,
結果一件事情原本只有一個單位一個人力處理即可,
現在每個單位都增加一人來處理事情,
但各部門主管都只呈報我接回什麼工作後不用付出多少費用,增加了多少利潤!!
老闆到最後沒看到績效數字後面帶來的人員浮濫增加、效率降低的部門虛擬膨脹。
最深層的影響就是連員工分紅都是以利潤中心制來分配的話.......
人才就會開始出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