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ruinousdeity
你只要告訴我,全世界良好原料的全新油產品總極性物質含量都有個0.5~15%,
對,食藥署檢驗好辛苦,但如何檢驗出無論如何不可能出現的總極性物質未檢出這樣的結果?
沒有總極性物質但是酸價偏高?
我當然有看到有人說這些回收油或劣質油經過精煉過濾....
除非是煉金術,油質劣化的反應是不可逆的,接觸空氣、光照、水分、高溫就會持續水解,
產生總極性物質、酸價提高,而食藥署技正也說明他們檢驗過程要先把樣本加熱,
常溫擺著都會持續劣化分解的東西(還是特別會劣化的那種),加熱之後檢驗竟然完全沒有分解生成物?這種報告你相信?
這跟FBI說自己是帥哥然後你相信他有什麼不同?
如果台灣的食用油提煉精製能做到這種事,那全球機油廠商不是倒一大半就是剩下學台灣玩回收油。
|
檢驗有種東西叫做極限值,在這個值以下就叫 N.D. ,另外檢驗方法不同出來的數據也不同,該不會你要張飛打岳飛,如果你不認同檢驗方法及數據,我上面不是寫了你可以自行拿去化驗,不過國內認證的私人實驗室只有 高雄的 SGS,檢驗方法也是相同的,你可以送去美國或是歐洲的認證實驗室,可千萬不要學商業周刊拿到大學做實驗啊!
P.S.這個化驗不會很困難,有心的話,你去買幾個燒杯、量瓶就可以在家做了,如果你做出來了,再寄去給國外做,我想可信度就很高了。
另外再提供給你 IUPAC 的檢驗方法,你也可以自行在家試做。
http://old.iupac.org/publications/b...71_compress.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