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人生開始
雖然心理認同多元價值
但是常常看到這樣的邏輯...
潛能開發 = 成功 = 年收XXX
反過來等式也成立
如果這些課程不這麼強調單一價值觀 用金錢來定義成功
應該接受度比較高吧 
|
其實一個沒有收入的專職媽媽也可以很成功. 成功的定義在自己的心裡, 不需跟別人比.
也當然不限於財務上的成果.
如果你沒有需要激發行動力, 只想得到一些智慧或想法, 可以不用上以 潛能開發 做為
標題類的課程, 只需要看看書, 聽聽講座廣播, 看看電視影片, 也可以學到很多.
潛能開發類課程對於 業務工作者 較受青睞, 因為業務工作絕對不是只靠專業能力就夠,
本身對抗挫折 面對拒絕 自我激勵 轉換心念 自律自動 ...等等的特質都跟專業無關,
而是這個人本身的心理素質. 這些沒有處理好, 專業知識倒背如流也未必能保證甚麼.
若自己有所提升改變, 就算不作業務工作了, 強韌的心理素質仍舊能在生活中發揮作用.
既然花錢上課, 學員想將本求利, 業者自然會以財務的成果回饋當作跟學員溝通的方法.
怎麼被定義, 那只是一種呼應市場期望的行銷手法, 若有辨識的能力就不必被課程名稱
限制住, 如何將 學到的東西內化到生活中反覆操練使用來改善人生 會更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