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觀後感]關於高中校園內的蔣公銅像
新聞範例如下:
全台高中串聯 請蔣公銅像移駕
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15002980-260405
蔣公銅像搞變裝 建中生投訴學校強拆
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24003391-260405
我大致看了新聞內容,其實我會產生一種妄想。
我這裡先拿建中為妄想範例,因為我有翻閱過其校刊建中青年(主要是1990年代的期數)。
我覺得建中的蔣公銅像不一定要拆掉,但是可以在原地挪做他用。
這裡先提一下一個情境,就是一學期一本的校刊建中青年,
原則上校刊社團指導老師"不會"實質上介入審稿這個動作,
全都是由校刊社的社員學生完成所有的稿件的審稿。
在這樣的概念下,我聯想/妄想出一個情境,
就是假設建中內有所謂的美術類社團,並且有在學習,立體類的裝置藝術設計的話,
為校園內公開環境的/人人進出校園一定會經過看到的蔣公銅像穿衣服做造型,
其實是一個非常好的學習與體驗。
妄想一種情境,可能從某個學期開始,建中美術類社團開始為蔣公銅像做造型,
而美術類社團指導老師"不會"實質上介入審稿這個動作
(但若學生真的做的"太醜了",還是得要"建議"),
跟校刊的進度一樣,每ㄧ個學期做一次不同風格的造型變裝,擺一個學期,就這樣一直做下去,
造型風格"完全不限",只要學生掰的出來做的出來就可以上架秀出來
(嚴禁和舊版造型太過相似)。
若能持續很多年,這將會成為高中校園內一個有趣的文化和景點之一。
聽某些老長輩講古,建中校刊社團老師不實際審稿好像是某任開明的校長建立起的風氣?
(實際故事我不清楚,也有可能是學生自己爭取而來的)。
那將來會不會有某任開明的校長,
建立起校內的那個上新聞的蔣公銅像交給學生美術類社團,完全自主裝扮?
(或許也要靠學生的爭取吧?)
學生若有機會爭取到了"完全自主裝扮"那個上新聞且不會被搬移的蔣公銅像,
總要回饋一些什麼給學校吧?
在建中被教育部十二年國教毀掉之前,前段大學的高升學率,
就是"最好的回饋"了。
當然,蔣公銅像的清潔維護之類的,校內的美術類社團,可能會有一定比例的責任。
(比例的部分太細節了,這裡就不討論了)。
因為有著造型風格"完全不限"這樣的底線,所以其實可以有某些規劃,
例如,一個學期的造型偏"褒義",另外一個學期的造型偏"貶義",
如此循環這樣,有捧有酸,也很公平。
再妄想一下,或許哪天,陸客的景點突然出現了北市建中這條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