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ruinousdeity
我想提早換油頂多比較傷荷包,車子不會有問題?
至於P&W貼的MB BeVo 229.5認證,我不曉得他自己有沒有看過,
但那是德文網頁,我是不知道他懂不懂德文啦
第一個以台灣的氣候夏季氣溫有機會飆到近40度,裡面的產品線大多數都是5W/30,
我的理解是這是溫帶氣候國家的認證標準,台灣最少要用5W/40。
然後,MB的網頁我看過,也去GOOGLE,可能我搜尋技術不好,
我找不到MB BeVo這系列的認證到底做了那些實驗的資料,
也沒有認證合格的油品在實驗過程中冷熱黏度、流動性、潤滑度、清潔性數值變化的圖表,
不管是P&W提供的資訊或是MB的資訊,有的就只有"那些油經過MB認證",
這樣就叫科學?我是不能認同啦。對,MB有測試,但測了什麼項目、包含哪些環境條件?
要科學的說服別人至少要提供這些資訊才對,而不是一句"MB認證過",意見相反的都是迷信,到底誰才是迷信?
我的經驗...
|
一個完全沒根據的人,在說別人是憑感覺∼
我可沒用過迷信這兩個字,我反對的是一堆人都是用"感覺",就跟你憑感覺評斷我是錯的一樣,認不認同你也是憑感覺,有本事你去反駁API等規範組織,我相信他們會很願意聽你的科學證據,不過如果又是個感覺,你等著被轟出來吧∼
229.5只是個舉例,你大可以找其他家的規範,一罐機油不會只有通過單一規範而已,我已經把API、ACEA等等這些名字打出來了,做了哪些測試真的很難找嗎?隨便貼個機油的認證書,裡面寫到一堆測試規範,就已經說明了機油是如何測試的,如果你真的認真研究過,不是走馬看花而已∼
http://www.pieseautopro.ro/uploads/...CH-C3-5W-30.pdf
全球化的機油商不會為了台灣,特別幫你弄款機油的,玩的都是全球最可能發生的嚴苛狀況來測試,沒有那種台灣特別嚴苛的事情,如果你要我說嚴苛,馬尼拉幾乎一天塞超過15小時,當地每天都是破30度的高溫,這些絕對比台灣嚴苛多了,台灣要五千換油,那這地方不就得兩千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