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老師:關於孔融讓梨你們怎麽看?
學生:爸爸的朋友為什麽要給孔融家帶梨?
老師:作為禮物。
學生:既然是禮物一定要是好梨子了,為什麽還明顯地有大有小,不能一樣大嗎?
老師:……
學生:既然梨子有大有小,爸爸為什麽還要四歲的孔融去分,一旦分不公平怎麽辦?分出去了的梨子難道再要回來?
老師:……
學生:為什麽要分給每個人吃,不願吃不吃、誰願吃誰自己去拿那不行嗎?
老師:那樣或許會不公平。
學生:但孔融這樣分也不一定公平啊,所有的兄弟都得根據孔融的喜好得到梨子,他們的選擇機會被剝奪了,分到最大梨的兄弟說不定不喜歡吃梨呢。
老師:你說的對,這個故事的確基於每個人都喜歡吃梨的假設前提。
學生:孔融為什麽對哥哥和弟弟實行前後矛盾、絕對相反的標準呢?他難道沒有固定的做事原則嗎?
老師:他是在表現謙讓。
學生:他要表現自己的謙讓,自己拿一個最小的就好了,他為什麽不給其他兄弟表現謙讓的機會呢?
老師:那你怎麽看孔融?
學生:我不喜歡孔融,他這麽做對別人不公平,剝奪了其他兄弟選擇和表現的機會。
學生:而且我覺得孔融不誠實。
老師:為什麽?
學生:這件事情有點自相矛盾,孔融可能是不喜歡吃梨才給自己一個最小的,但不喜歡吃就該直說,討巧地一堆冠冕堂皇的理由是很虛偽的。反過來,要是他喜歡吃梨的話卻把大的都給了別人也是口是心非,喜歡什麽該勇於承認才對。
學生:我也不喜歡孔融的爸爸。
老師:為什麽?
學生:他不負責任,讓沒有行為能力四歲的孔融分梨,而且他也沒有是非觀念,孔融分梨的行為很主觀武斷卻得到了父親的表揚。
老師:……
學生:這個故事不好,鼓勵主觀武斷,剝奪了民主,這種扭曲自己的欲望去贏得贊揚的做法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行為。
老師:要是你是孔融會怎麽做呢?
學生:把梨放到桌子上,自己拿就好了呀。
老師:如果最大顆只有一顆,你跟哥哥弟弟都想吃,要是你是孔融會怎麽做呢?
學生:就三個人打一架,比看誰的拳頭大,打贏的人決定就好了。
======================================
因為把梨分了吃跟打成果汁已經有人說了,就發揮創意,想像一下美國人可能的作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