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經濟日報
行政院主計總處昨(6)日公布4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為1.65%,創14個月新高。水果、豬肉、雞肉、水產品價格齊漲,造成食物類價格年漲幅衝破5%,為推升4月物價最大因素。
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為多項政策的重要觀察指標,近月來節節升高,逐步逼近中央銀行設定2%通膨警戒線,使央行的雙率政策備受關注。行政院「穩定物價小組」已密集召開跨部會會議,嚴控民生物價與市場供需,並隨時啟動各項調節措施。
3月物價漲幅刷新一年紀錄後,4月物價增幅持續創新高,且展望5月物價恐仍將續揚。主計總處綜合統計處副處長蔡鈺泰表示,因去年基期較低,加上5月端午節將屆,對於節慶所需食物、商品需求將增加,估計5月整體CPI將持續上揚。
主計總處指出,4月CPI走揚的最大因素就在於食物類價格大漲,水果價格年漲幅逼近20%,雞肉為16.11%,豬肉近15%,漲幅均達兩位數,其中雞、豬肉價格漲幅雙雙創下68個月最高。
蔡鈺泰指出,若以月增幅觀察,豬、雞價格都已見趨緩。
雞肉價格自3月開始月增幅已轉為負,豬肉價格月增幅已從3月的9.21%降至4月的0.92%,顯示豬肉價格已不再猛飆,轉趨穩定。
不過,行政院穩定物價小組所關注的17項重要民生物資,4月平均物價年增率高達6.31%,為五年多來新高。17項物資中,共有十項物資上漲,除豬、雞價格外,米價漲幅也有6.46%,為今年以來最高漲幅,醬油、奶粉漲幅亦近5%。
蔡鈺泰表示,4月物價若扣除蔬菜水果、核心能源以及食物價格,只上漲0.49%,當前物價仍屬溫和上漲,並無突兀及異常現象。通訊費及3C消費性電子產品仍持續降價,抵銷物價部分漲幅。
因食物類支出占比較重,食物類價格上漲對於低所得家庭造成更大的壓力。若與去年同期相比,低所得家庭CPI總指數較去年同期上漲1.98%,高出整體平均0.33個百分點,更高於高所得家庭CPI總指數1.51%。
周一財委會立委質詢主計長石素梅關於物價的看法,她回答說,有感覺最近物價確實上漲,用餐時感到餐費增加,應該跟豬肉、雞肉價格上漲有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