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權中*
|
引用:
作者ayler
台灣教育的問題在, 課本以外有太多可以學的東西
受限於考試制度, 只能學課本以內的東西, 才會受到升學的肯定
但課本以外的東西又很難成績量化, 譬如領導能力, 合作能力, 整合能力
記得上次去日本玩, 導遊說他們中小學下午3:30就下課了,
後面約2hour就是去參加社團來增強其他課本以外的能力
|
他們應該到今天都還是聯考之類的制度,不知道怎有辦法做到這樣
台灣的教改某種程度也是以那樣的情況為理想和目標,只是在改的過程中就被罵臭頭,而且也搞不清楚到底能不能達到....
引用:
作者ayler
在小學時, 請家教教導孩子, 或請孩子去補習班
還不如想辦法能刺激孩子有很強的求知慾望
譬如我一個大學學長, 他的孩子才念小三~小四
就在網路找各種方法, 然後組裝一個可以USB連線操控的機器人, 然後實驗各種可能狀況
當然有些是學長教他, 也幫他購買小孩想要的模組,
那機器人不是一體成型的成品, 而是各種模組拼湊出來的, 那學長說他自己是不知道怎麼搞出這種東西(當然研究後是可以的)
重點是如何讓小孩能有這種主動求知慾望
大多父母沒這種能力, 也沒辦法刺激小孩, 所以就是花錢請家教或上補習班, 了事收工
|
你怎麼知道那是小孩天生具備的本性,還是可以靠家長刺激得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