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little.john
我64年次,大哥與兩個姊姊都是五年級,他們都罵我羨慕我。
因為65年前後我爺爺爸爸的生意快速成長也賺了不少,家裡要裝潢也要裝冷氣,
老爸常開車帶全家去玩,什麼元寶樂園、亞哥花園都去過。
大家樂時代告終,我爸察覺到不少廠商在外移,於是改變經營方向不只做製造業,
當製造業外移、勞工哀嚎失業,我家並未受到影響,連金融海嘯美國消費縮減,我們還是在中東保有營收(有縮減就是啦!)
|
80's長大的小孩很幸福,真的,雖然沒有網路,但其他方面都很滿足,
想當初我家連外面都捨不得吃,麥當勞一年能吃個兩次已經不錯了,
到了1988年吧,因為家裡所得驟增,提前幾年還清了房貸,那年我家把電視機換成26吋的,
錄影機也買了,洗衣機換大容量的,我爸我媽也第一次出國(我們小孩全丟祖父母家),
家裡不想做就買外食,出去逛街或陪我媽到號子時,到了用餐時我媽就帶我到麥當勞,
肯德基,溫蒂,百勝客等地方用餐,要不就是百貨公司美食街吃日式料理,牛排也吃了兩三次,
跟過往不捨花錢情況改變甚大,雖然我媽依然告誡我賺錢不容易,她也只給我20元零用錢,
但已經可以感受到經濟情況提升後的美好
隔年1989,家裡的所得又增加了,過年前家裡買了第一台車-TX5,
年假時就帶我們走中橫旅遊,還住了梨山賓館(貴歸貴反正有能力就難得享受一下)
冰箱跟沙發也換新,某個高達7000元的六天五夜環島夏令營,我跟我媽說想參加,但很貴,
沒想到我媽居然一句話說好,我喜歡騎腳踏車,家人給我買了6000多元的折疊車,
(不過我想買電視遊樂器倒是被我爸媽擋下)吃的部份呢? 別說什麼西式速食,
小美香蕉船冰淇淋了,牛排吃了不下6-7次,其中一次慶祝祖母生日
還到飯店吃了一客1000的牛排,當時覺得有些罪惡感,可家人也說偶爾啦,
以前在學校幾乎都帶我媽做的便當,很少買學校的40元便當,
但那一年我買學校的便當次數比之前多了不少,
甚至我媽心血來潮還會送一個百元的商業便當給我吃.
真要說消費年代,黃金年代,應該說80's末期才算是,那時是全面性的所得提升與生活改善,而非如現在般富者愈富窮者愈窮,高端奢侈品在當時消費客群甚至延伸到中產階級,這也是空前絕後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