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找到殘骸,確認飛機下落仍然不易
MATTHEW L. WALD 2014年03月20日
華盛頓——海洋學家和回收事物專家們說,即使搜尋人員在澳大利亞西部的大洋里找到了馬來西亞航空公司(Malaysia Airlines)失蹤客機的殘骸,也只是邁出了一小步,因為還需要找到這架波音777飛機的其餘部分。而只有到了那時,他們才能深入調查飛機墜毀的原因。
專家們說,墜機將近兩周後,海洋表面漂浮的碎片肯定少了,留在表面的碎片也變得更加分散,距離調查人員真正想要得到的線索也更遠了。那些線索存在於淹沒在波濤之下的殘骸之中。
尋找海面上殘骸過程中的耽擱「引發的不確定性會隨着時間的推移不斷增大」,聖迭戈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Scripps Institution of Oceanography)的研究員、該機構全球漂流浮標計劃(the Global Drifter Program) 主任盧卡·琴圖廖尼(Luca Centurioni)說,「時間拖得越久,找到飛機與海洋的撞擊點就越難」。
殘骸的數量和分散程度一定程度上會取決於墜機時的狀況。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特殊項目主任戴維·G·加洛(David G. Gallo)在一封郵件中說,「如果飛機徐徐降落在水流平緩、風平浪靜的水面上,殘骸區會更完整。高速撞擊海面,或者在半空中解體,加上海面波濤洶湧,會讓碎片更加分散。」
在法國航空(Air France Flight)
447航班空難的例子中——這架飛機2009年6月從里約熱內盧飛往巴黎途中墜入了赤道附近的大西洋——搜尋者在飛機失蹤五天後發現了殘骸,專家當時估計,撞擊地點在15英里(約合24公里)之外。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的首席工程師邁克爾·J·珀塞爾(Michael J. Purcell)參與了幾個月的搜尋工作,他說,結果發現,撞擊地點實際上距殘骸發現處30英里,而且方向也不一樣。參照法航的例子,馬航失蹤客機的殘骸可能已經漂移了數百英里。
琴圖廖尼說,
洋流速度的中值大約是每秒1英尺(約合0.3米),約一天16英里。熱帶的洋流速度稍慢一點;珀塞爾說,法航失事客機殘骸的移動速度是每天10英里左右。馬航飛機若墜毀,飛機殘骸移動的平均速度要取決於墜落的具體位置。部分殘骸可能更多是在風而不是洋流的作用下移動的,而風向既可能與洋流方向一致,也可能與之相反。
部分飛機部件,比如座椅靠墊,其設計意圖就是讓它們能漂浮在水面。包裹着空氣的鋁製部件則容易在波濤洶湧的海面下沉。像馬來西亞這個航班的波音777,或是法航墜機事件中的空客A330這樣的飛機用的主要是複合材料,部分複合材料採用的是蜂窩式的設計,使用的是內部注入了空氣的輕質材料。這些部件會漂浮一段時間,就像法航447航班和美國航空(American Airlines)A300客機的機尾那樣。2001年11月,美國航空的一架A300客機從肯尼迪國際機場(Kennedy International Airport)起飛不久後墜毀。
搜索人員駕駛着各種飛機,尤其是用來搜索敵方潛艇的飛機,使用了紅外掃描儀和雷達。紅外掃描儀可以檢測海水和殘骸之間細微的溫度差。這些飛機以每小時幾百英里的速度在低空飛行。
如果飛機搜索找到了漂浮的殘骸,海洋學家也計算出殘骸是從哪裡漂過來的,下一步就是用水下機械人仔細查看海床。珀塞爾表示,如果海底平整,伍茲霍爾的無人潛水艇,比如Remus 6000的移動速度約為每小時4英里,它在寬度上覆蓋的範圍略小於1英里。起初建造這些潛艇並不是為了這種目的。(珀塞爾說,實際上,Remus 6000本周一直在收集蛤蜊的幼蟲。)
在搜索工作中,潛艇遵循的方式和割草機相似,費力地來回探查。他說,
目前的搜索區域超過200萬平方海里,但若要有效使用潛艇,搜索區域必須縮小到大約5000平方海里。
在任何調查中,駕駛艙語音記錄儀都很重要。在疑似發生劫機或其他一些犯罪活動時,駕駛艙語音記錄儀甚至起着決定性作用。但一名調查人員說,在這起事件中,駕駛艙記錄儀可能幫不上忙,因為記錄儀只能記錄兩個小時的語音,而飛機在離開預定航線後飛行了數小時。這種記錄儀最初是把聲音錄在錄音磁帶上,只能錄30分鐘,但在1999年,聯邦航空管理局(Federa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贊成把錄音時間增至兩個小時。現在,錄音是被保存在微型芯片上。
翻譯:王湛、陳亦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