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機失蹤事件暴露馬來西亞威權政治弊端
THOMAS FULLER 2014年03月13日
近60年前脫離英國獨立以來,憑藉對信息的嚴密控制、對反對派的恐嚇以及直到最近還很強勁的經濟增長,馬來西亞的統治精英一直牢牢把持着權力,不曾間斷。
然而,全世界對馬來西亞航空(Malaysia Airlines)370航班失蹤一事的困惑已經對該國的專斷政治文化提出了挑戰,還讓該國慣受嬌縱的領導人受到了全世界批評人士的嚴厲評判。
文官政府和軍方領導人周三透露,軍方雷達曾接收到疑似失蹤飛機發出的信號。過去四天他們一直知道此事,但卻沒有公布。飛機看上去是在往西飛,嚴重偏離其飛往北京的預定航線。
如果雷達收到的信號確由失蹤飛機發出,可能意味着要徹底重新解讀飛機最終所在的位置。周三,在一個擠滿了多國記者的房間里,官員是在連珠炮似的質問聲中才承認,雷達最後一次記錄的標繪點顯示,飛機正在往印度洋方向飛行——而且處在巡航高度。這意味着飛機可能會飛到很遠的地方。
人們由此質疑,馬方為什麼沒有早點兒公布這一信息。
「全世界終於感受到了我們多年以來的失望情緒,」曾為馬來西亞一名反對派政客擔任助理的管理顧問李怡美(Lee Ee May,音譯)說。
李怡美說,周三,聽到出身權勢政治家族的國防部長希沙姆丁·侯賽因(Hishammuddin Hussein)駁斥一名記者關於搜救工作混亂無序的說法,她覺得很尷尬。
「如果你想把它看成混亂,就只能看到混亂,」希沙姆丁在一次新聞發佈會上說。多國記者列席了這場新聞發佈會。
馬來西亞遭受的自然災害和其他災禍相對較少,幾乎沒有應對這麼大規模的危機的經驗。同時,馬來西亞還是一個族群分化的社會。因為執政黨內部的任命制政治,以及阻攔或禁止該國少數族群從政的族群偏好制度,有才能的人經常無法躋身政府高層。該國少數族群主要是華人和印度人。
約佔人口半數的馬來人幾乎把持了所有的政府高層職位,並且憑藉「本土兒女」的地位獲得了許多政府優惠。
威權主義法律一直在幫助執政黨馬來民族統一機構(United Malays National Organization)把持權力,同時制約正在崛起的反對派。
就在370航班失蹤的前一天,反對派領袖安瓦爾·易卜拉欣(Anwar Ibrahim)被判五年監禁,依據則是一條幾乎從未得到執行的雞**罪法律。批評人士稱,該案的目的是在執政黨聲望不斷下降時抑制反對派的上升勢頭。
周二,反對派政治人士卡巴·星(Karpal Singh)也被法院判定犯有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的罪行,依據是一條殖民時代頒佈的法律。
「我們認為這是政治迫害,不是法律訴訟,」律師、馬來西亞律師協會(Malaysian Bar Council)前負責人阿姆比加·斯里內瓦桑(Ambiga Sreenevasan)說。
阿姆比加說,政府已經習慣了為所欲為,失蹤航班引發的危機迫使官員承擔責任,而他們不習慣承擔責任。
「馬來西亞人已經接受了他們的領導人不回答問題的事實,」她說。「如果你從未遭遇任何有意義的嚴峻挑戰,你當然會覺得洋洋自得。」
相對富裕的馬來西亞擁有3000萬人口,國際知名度比不上泰國和新加坡等鄰國。馬來政府尋找失蹤飛機的混亂舉措是國際舞台上的一場不受歡迎的笨拙表演。
此次危機促使有關部門開始反省,馬來政府為什麼會顯得組織混亂,似乎還無法確定關於失蹤航班的一些看起來很基本的事實。
三天的時間裡,官員堅稱有五名乘客沒有登機,他們的行李已在飛機起飛前被卸下。但是,馬來西亞警察總長周二說,這種說法並不屬實:他說,每個辦理了登機手續的乘客都上了飛機。沒人對上述矛盾說法作出解釋。
獨立民調機構默迪卡中心(Merdeka Center)主任易卜拉欣·蘇費安(Ibrahim Suffian)說,對於此次危機的回應表明,政府和整個社會都對細節不夠關注。
「人們能夠容忍不注意細節的態度,」他說。「你通常不會問太多的問題,也不會有太多期望。」
易卜拉欣說,此次危機還突出了政府的無能,而政府的無能與人們對權威的順從和不願出頭的態度有關。他說,「人們的態度往往是:等着上面的指示吧。」
然而,雖然人們對救援行動提出了批評,但也有人承認,這次飛機失蹤事件非比尋常,或許沒有哪個政府能有充分的應對準備。
「這幾乎是一個獨一無二的情況,」曾在哈佛大學求學的經濟學家、前馬來西亞高級公務員拉蒙·納瓦拉特納姆(Ramon Navaratnam)說。「誰都會猝不及防。」
目前,馬來西亞官方陷入了尷尬處境,人們的問題很多,他們能拿出的答案卻寥寥無幾。
「他們從來沒有面臨過展開此類行動的壓力,」管理顧問李怡美說。「但是,國際社會已經盯上了他們,他們根本無處藏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