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撇開爭端 合作搜索失聯航班
2014年 3月 10日 10:39
一場在南中國海(中國稱南海)邊緣搜索失聯馬來西亞航班的多國行動,正轉變成在該地區存有領土爭端的國家之間展開海上合作的少有事例。
包括東南亞國家的軍隊和執法部隊以及中國和美國軍艦在內,周日至少有45艘船只和22架飛機參與搜索,大多集中在馬來西亞航空公司(Malaysia Airlines) 370航班已知的最後位置,這是馬來西亞和越南之間延伸數百英裡的狹長開闊海面。
目標搜索區域剛好位於中國宣稱擁有主權的南中國海大片區域之外,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文萊和台灣地區也聲稱擁有其中水域的主權。
分析人士和外交人員說,過去幾年中,隨著北京方面在該地區領土爭端問題上採取更激進的立場,中國海警和海軍艦艇經常與美國、越南和菲律賓的船只發生對抗。
目前的聯合行動尚未有任何成果,與此同時,主導搜索行動的馬來西亞當局找到這架波音777-200飛機的壓力越來越大。這架飛機上載有239人,周六早間在從吉隆坡飛往北京途中失聯。
北京大學國際安全問題專家、華盛頓的布魯金斯研究所(Brookings Institution)訪問學者朱峰說,盡管如此,這仍是在多國救援行動中展開地區合作的優秀事例。他 說,這可能成為未來的一個良好范例。
到目前為止,有關370航班下落的線索只有距離越南海岸約140公裡(約87英裡)的兩條油跡帶,以及據信是飛機碎片的漂浮物。越南官員稱,在越南Tho Chu島南至西南方向約50英裡(約80公裡)處看到漂浮物,看起來像是飛機內艙門和機尾的一部分。
目前還不能立即確定油跡帶和漂浮物是否來自失聯飛機,不過越南搜救人員正在進行調查。
官員們也沒有透露搜救人員是否探測到失聯飛機緊急定位發射器發出的任何信號──發射器在飛機墜落時會自動發射信號。航空分析師表示,在大片海域進行搜救本來就非常困難,而缺乏這類信號將令搜救工作更加復雜。
分析師們稱,這意味著在相關海域的搜救力量仍可能擴大;目前集結在該地區的海上力量已經是近幾年來最大規模之一。
在相關海域,
馬來西亞的搜救力量最大,共出動了27艘船只(14艘海軍軍艦和13艘海岸警衛隊船只)以及16架飛機(11架空軍飛機和五架海岸警衛隊飛機)。據越南官員稱,越南派出了五艘救援船和三架飛機。
新加坡派出了兩艘軍艦、一艘潛艇救援船以及兩架C-130軍用運輸機,印度尼西亞派出了三艘水面艦艇。泰國出動了一艘救援船和一架飛機。
此外相關海域還包括至少五艘中國船只(兩艘軍艦、一艘海警船和兩艘搜救船),美國有一艘導彈驅逐艦和一架海上巡邏機。
不過安全專家不願對此次多國救援行動的外交影響作過多解讀。
政治學者、澳大利亞國防軍事學院(Australian Defence Force Academy)名譽教授卡爾•泰勒(Carl Thayer)稱,在搜救失聯飛機方面,人道主義壓倒一切;軍隊需要經常訓練以應對這類協同行動。
此外泰勒表示,中國政府需要採取一些行動,因為機上大量乘客是中國人,而且去年菲律賓遭受台風襲擊時外界對中國反應遲緩的批評之聲也令中國政府非常敏感。他認為,在這次任務完成後,戰略形勢將回到從前的狀況。
370航班上的乘客來自十多個國家,一半以上是中國乘客。
航空分析師稱,搜索370航班的時間長度令人回憶起2009年法國航空(Air France ) 447航班墜落巴西海岸的情形。當時空中搜救人員在飛機墜入大西洋後的第二天首次發現了這架空中客車A330飛機的碎片,但隨後數天才能夠開始打撈飛機殘留碎片和遇難者遺體。
這架失事客機的主體沉沒在13,000英尺(約3,962米)的海底,在將近兩年之後才被發現,而調查人員又過了一個月才取回了黑匣子。
CHUN HAN WONG發自新加坡 / VU TRONG KHANH發自河內 / GAURAV RAGHUVANSHI發自吉隆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