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xx123
Power Member
 

加入日期: Mar 2006
文章: 633
引用:
作者AndyCandy
版面可貴 . 恕刪


我的看法是 . 那兩咖倉庫與雪梨Finger Wharf結構很有不同 ......
倉庫改建無法參照雪梨Finger Wharf
參見以下新聞圖片 ....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8...l#ixzz2snBTCzpR

圖2是倉庫的原樣貌 . 它一層樓落地建起 . 也就是說原設計只堪一樓倉庫使用
圖1是倉庫新增建為2層樓的樣貌 . 已加負原始設計的種種承量
圖3是倉庫內部鋼構實體 . 儘管其十字柱接合大樑的設計我很贊賞
但其樓承板衍架我推估為纖弱的150規格(15cm高的I形鋼)
上間距7cm的铆釘 . 一端頭只能上兩根 . 一支衍樑總計上四根
也就是說該樓承板不適合重量負載 . 二樓可能僅做辦公用空間
又 . 看似主鋼柱與主樑粗大 . 但要改建為客務中心和海港大樓是遠遠不夠

以下 ....
幾句簡短的新聞內容中 . 往往充斥著許多的訊息 .... 請網兄看以下這段
引用:
作者聯合新聞網
基市府決議 僅保留五組跨樑
雖具歷史意義,不過基隆市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日前仍決議「有條件通過」拆除案,西三倉庫僅保留五組跨樑,作為日後蓋新樓時「構建保存」的鋼樑。
李乾朗說,保存五組鋼梁是應付輿論的作法,保存歷史不能只象徵性地保留殘件。


基市府內應有具鋼構專才者 . 很清楚我以上所敘述的內容
並明白歷史古蹟情懷再如何強大 . 也敵不過自然物理
其保留五組鋼樑的言外之指 = 結構上就是全拆重蓋 . 從基礎全鏟開始 . 不是拉皮弄得金碧輝煌了事
而那五組鋼樑應可能做為新主鋼構體的附屬結構 . 做輕負載的空間使用 . 並含俱紀念展示功能
我認為這樣就夠了

而古蹟學者李先生並不滿意這樣的政策決定 .....
我猜 . 以其立場是想把該倉庫升為古蹟看待做全保存吧 ..... 也就是全拿 . 沒多少妥協空間
我同李先生一樣 . 亦是古蹟支持者 . 但這樣的古蹟意識下的作法我並不贊賞
社會事凡是走向絕對 . 不是矯枉過正 . 就是豹子斃十一拍兩瞪眼

而下段新聞就更有趣了 ... 全文貼出 . 請諸位網兄好好端詳龍部長說了什麼 ??

引用:
作者NOWnews生活中心
龍應台訪查基隆港西倉庫 承諾保留「眼淚聚寶盆」
文化部長龍應台12日上午前往基隆港西二、西三碼頭,與研究1949年大撤退的輔大歷史系教授林桶法、十二歲即隨國軍來台的作家桑品載,一同勘察基隆碼頭現況。龍應台表示,「基隆港藏著我們父祖輩、一代又一代台灣人最深沉的眼淚,歷史的重要性無庸置疑!」面對推動已久的港區都市更新,她強調歷史保存也是一種發展選項,且當場承諾撥出250萬元,做為碼頭文史調查及西二、西三保存活化研議,並召開會議,針對西二、西三碼頭的整體規劃做深入討論。

龍應台表示,基隆港從劉銘傳治台時倡議規劃建港迄今已百餘年,許多台灣人的父祖輩當年上岸的碼頭,或是長輩派去南洋打仗的揮別處都在此,「日僑遣返、廿一師、七十軍、故宮國寶來台、反共義士、大陳撤退,這麼多重要歷史事件都和基隆港有關,基隆港既是渡海薪傳的起點,也是好幾代台灣人悲歡離合、生死別離、幸福重逢的現場,是一個眼淚的聚寶盆!」。

龍應台感謝基隆的文史工作者將議題突出,並認為歷史保存活化與現代的旅運設施,並不衝突。龍應台請基隆市府針對西二碼頭倉庫立即啟動古蹟審議程序,並認為西二碼頭倉庫可考慮改為博物館。至於已經被規劃為新建海港大樓的西三倉庫,龍應台要求文資司立即與港務分公司及建築師開會討論實用功能與歷史建築相融的可行性。


我的見解是 ~ 若我是李先生 . 我將會去恐懼龍部長的話語 . 不抱樂觀態度
他似乎在告訴我 . 西三倉庫改建為客務中心和海港大樓之事是定了 . 不會更改太多 .......
除非人類能夠推翻自然物理

關鍵在於 . 行政院文化部與其它部會的實權大小之較量 + 官員常態的場面話與場面動作 + 基市府與文化部都是官 . 而我們是 ........ ??



大家參考
舊 2014-02-16, 12:08 AM #46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xx123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