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ateur Member
|
原文設定有問題,按其假設「出生率降低」及「外來移民不變」,才有現今勞動力老化、未來幼年人口成長後無法負擔勞動的問題。
萬一外勞遞增呢?外勞出生率是否也應計入全國出生率呢?
反動外勞這種想法在古代即有,現在重來一遍似乎很奇怪。
戎之由餘、宛之百里然、宋之蹇叔、晉之丕豹公孫支,此五人皆能為秦國效力,因此對外併吞二十幾國。外籍勞工產生國民生產毛額同樣也撫養到本國人,外籍軍隊也能保衛本國甚至對外侵略。田地廣就糧食多,國家大就人口眾,武器精良將士就驍勇。拋棄百姓讓他去幫助敵國,拒絕人才使之去事奉別家公司,恐嚇天下的賢士退卻而不敢進入,從此止步不進秦國,這就叫做借武器給敵寇,送糧食給盜賊。
外勞增加本國產業增加生產力、通婚後也使人口增長,上層管理技術及基層勞動力雙雙對本公司管理及基層有所助長,可謂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並沒有對不起本國。
流汗搬磚小弟是外勞,思考指揮CEO也是外勞,一個國家要經濟成長、軍事成長,若是依靠本國人無法達到,自然引進外勞代勞;若是一個國家用人唯親,只論出身不講能力,在外勞無法進入之前提,本國人又無能為力,只好像楚囚對泣,今日割地、明天賠款,國勢每況愈下。想當初,楚國對外擴張東進,鏟除諸姬,統一長江流域,直到驅除屈原、貴族反對革新為止。相比之北方秦國廣收人才,從附庸變成國家,甚至稱王稱帝。去計較區分是否秦人或外人貢獻沒有多大意義,套進來說,秦人出生率低不是問題,但因客卿外勞也算秦人,外來人口也算秦人的話,經調整後秦國應該是出生率增加才對,也就沒有原文所擔心人口老化問題。
因為人口不是自行成長就是外來移民,立場限定拒絕移民,然後唱衰出生率降低,看看「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