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權中*
|
整個離題, R大的精神是很不錯的, 只是現在這樣做機運比較少.
厚黑, 讓你忙無法進修, 把你封鎖所以不能了解配合部門的知識內容, 離開時還發特別版的"離職證明"傳真給產業裡所有公司與相關人士...etc
只能樂觀的當作公司很看得起我, 這大概也是最終最猛的手段了.
或是可以選擇壓抑自己的進度, 分出心思來順應職場小動作, 從底薪慢慢往上爬.
從21K基礎(我不認同加總後的月薪是底薪), 按邏輯十年後也沒有我現在的收入.
並不是很需要錢(生活單調), 但我想要跑, 不是爬. 我不會爭, 但我想做想試, 想滿足.
現在有自己的work shop, 除去材料不講, 我可以嘗試的東西可多了, 這才是人生.
簡化薪資與福利就跟員工中最高者同樣, 行政最小化, 雜事最小化, 一個小姐就可以統整.
不是每個人都像我這麼幸運, 所以現在我盡量給員工舞台, 讓他們嘗試, 現場也可以設計.
反正公司小, 知會我一聲後就自己去訂料測試, 只要分派服務客戶的成果有出來就好.
這裡要說的還有一大篇, 有興趣的人接著看吧:
1. 要把員工的技能最大化, 但瑣事最小化, 這是主管的責任, 開始與善後.
從前我的上級們(組長/課長/經理*3/總經理)要我交一大堆文件, 往往是做事情1天, 處理這些瑣事要一周含流程, 這樣怎麼能有效率? 技術型員工怎麼能專心? 其實一份基礎說明工作內容後, 其餘的就要上級們自己去協調了, 不是嗎? 然而為了免責, 還是叫下屬來提供報告而非自己總結的心得. 別忘了上級永遠要去分擔下級的成敗, 而不是推卸.
2. 主管之所以是管理者是因為要有宏觀, 所以要給員工指引方向, 解答疑問.
往往聽到的是員工要自燃, 自覺, 有技能還要能在上級開口前就滿足其需求, 這不是本末倒置嗎? 假使真的發生了, 那位置可能要換過來比較恰當. 特別是指引方向跟解答疑問, 管理者會有全局的資訊, 有過往的經歷, 即使時間過去專業不足, 也要能告訴員工從哪裡去找資料, 然後自己有機會要彌補進修, 方便下一次指引其它員工, 而不是讓他們自理.
再說了, 不能提供教導讓人尊敬又要權威, 這不是很矛盾嗎? 靠職位跟評分來硬壓?
3. 主管要跟上時代的變遷, 適時的改變自己的作法, 要以公司為整體, 不是自己的利益.
人都有私心, 身為主管更要嚴律自己這方面的作風, 畢竟人都是有眼睛的, 延續上面說的要讓人尊敬配合且服從的權威, 這裡就不說明最大的反面教材(現今政府), 我目前也只想得出來把自己放在跟執行者相同待遇跟位置這一招, 即使肯定這不是最佳方案, 畢竟還年輕不老練, 也沒有適當的範例讓我觀摩過...
又回到主題, 不是去說教基層或新進人員, 而是要去引導, 協助跟安排. 不是開個新聞稿讓社會新鮮人去配合企業, 而是自己花足夠的心思去看要怎麼讓兩個族群間找到一個平衡點, 不然他文中那些粗淺的道理人人都懂, 何必要特別設立一個部門/機構/職位來處理這樣的事情?
這裡並不是諷刺或提倡小螺絲釘們不去思考, 當然人們都要學會思考, 怎麼去處理事情, 去判斷被交付的任務, 適時的提出看法跟回饋, 跟主管們一起成長. 只是身為上級有更多的責任與資源, 領導這兩個字的涵意是非常沉重的, 而台灣目前從政府到企業, 有在做好這個方面的廖廖可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