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little.john
且不談企業管理或成本控制問題,因為這些都是取決於資方的管理邏輯。
但對於消費者,最重要的還是食物品質再來才是服務。
很多企業理論可以擺在生產管理線去談,但唯獨以客人為主的餐飲服務不可以這樣子搞,
更何況把公司獲利建立在壓榨勞工心血上。
我日本姊夫經營料亭生意十多年,幾位內將(女服務生)一路跟著老老闆到我姊夫二十多年,
她們應對進退經驗非常豐富,很多老客人來到店裡都要跟內將打招呼,
內將只會問:一切照舊嗎?
這樣子的店表現出來的是一種溫暖與和善,唯有如此這家店才有機會長久經營。
可是我怎樣看戴董的觀念皆不是如此,拼命擴店,賣火鍋、燒烤、牛排、西餐,差不多能在餐飲領域都想經營。
試問,台灣有這麼多專業的廚師去掌控各種料理嗎?
|
公司以營利為目的,我想他出來創業不是做慈善事業
有很多管理和餐飲相關系所的老師 都會用王品作為經營管理學的例子
他能在5年內達到現在這規模,表示他的行銷策略和傳統的餐廳不同
品質和服務差異化做的很成功
餐飲能擴店像他那麼成功快速不賠錢的,就是他的151哲學
此外關於廚師這點,他餐廳走的路線差異化很大,有分餐廳等級和類型
所以需要廚師技術性的等級也不同
其實我這個月初才開始去了解他的經營想法
看的角度不同,用經營者的角度去看,很多可取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