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789w
戴勝益的些行銷策略,常被人在管理相關課程拿出來講授
王品的食材成本控制在20%
所以食材不是頂級的..
還有他有151法則,簡單描述 就是1年店面資本額回本
有很多人酸 戴勝益是靠爸
但他能成功和他說的一些話有道理
人脈和資金500萬,我很同意
|
且不談企業管理或成本控制問題,因為這些都是取決於資方的管理邏輯。
但對於消費者,最重要的還是食物品質再來才是服務。
很多企業理論可以擺在生產管理線去談,但唯獨以客人為主的餐飲服務不可以這樣子搞,
更何況把公司獲利建立在壓榨勞工心血上。
我日本姊夫經營料亭生意十多年,幾位內將(女服務生)一路跟著老老闆到我姊夫二十多年,
她們應對進退經驗非常豐富,很多老客人來到店裡都要跟內將打招呼,
內將只會問:一切照舊嗎?
這樣子的店表現出來的是一種溫暖與和善,唯有如此這家店才有機會長久經營。
可是我怎樣看戴董的觀念皆不是如此,拼命擴店,賣火鍋、燒烤、牛排、西餐,差不多能在餐飲領域都想經營。
試問,台灣有這麼多專業的廚師去掌控各種料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