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新約 舊約 ?
瀏覽單個文章
Christine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ul 2013
文章: 0
引用:
作者sclee
當源頭出問題(聖經作者),受再多訓練又有何用,他們只會給一些有的沒的回答,不然就像樓上有網友說放個大絕,神的旨意凡人又怎能了解

要用科學方法討論,光是挪亞方舟的故事,違背了很多基本科學常識,訓練?請先告訴我,聖經說洪水淹過世上高山,水深過聖母峰知否水量驚人到什麼程度?地球變成水世界洪水退到哪裡去?神用吸管把洪水吸走嗎?


我接受你的看法,我完全不反對。

我本身只認十誡,舊約我是拿來參考參考的,我自已只認新約。

綜觀西方基督教的歷史,公教跟正教在台灣,公教是很多,就是天主教,至於正教,我本人是不知道。我不會因為科學的發展就否定一種信仰,就像在做的各位不會因為你原本的台灣信仰就放棄學習知識。

但我對道德的看法,就是四部福音加十誡。你也可以說上帝其實就是科學文明比人類還高千萬年的外星人呀。「相信要你信你也不一定會信

我一開宗明義就講到了,基督教的道德觀,道德觀有因科學的發展而變化嗎?沒有呀?都是在場的各位說了算。十誡所說的頭四條可能在台灣沒人理,後六條的實踐做的怎麼樣我是不清楚。「感覺起來不怎麼樣

第一條  不可拜耶和華以外的上帝;
第二條  不可製造偶像與拜偶像;
第三條  不可妄稱耶和華的名字;
第四條  當紀念安息日守為聖日;
第五條  應尊敬父母;
第六條  不可殺人;
第七條  不可姦***;
第八條  不可偷盜;
第九條  不可作假見證;
第十條  不可貪心。


話說回來別說的太深遠,就講簡單的基督教發展史,暫且參考維基吧

新教的抗議精神可以追溯至14世紀的一些宗教改革先行者,英國的威克里夫派以及羅拉德派、波希米亞的揚·胡斯派和義大利的薩伏那洛拉的信徒。16世紀20年代,馬丁·路德在德國發起了宗教改革運動,迅速的席捲了整個德國,在日內瓦,加爾文的歸正運動更進一步的加深了宗教改革的影響。
到了16世紀中葉,主要宗派都以可以與舊教抗衡。因著教權與王權的權利爭奪,新教在形成的過程中受到許多民族國家或世俗政權的支持與保護。在宗教戰爭後,根據隨之而簽訂的合約,如1555年《奧格斯堡和約》與1648年《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確立的教隨國定原則,形成了新教在歐洲的佈局,信義宗分佈於德國以及北歐諸國;歸正宗為德國、瑞士、荷蘭以及蘇格蘭。

新教的起身也就是歐洲文藝復興的時代,社會、文化、思想、道德、科學、政治的進步而起。翻看世界上那一個原始的宗教的教義支持殉道、殉教呢?儒教有嗎?道教能嗎?佛教行嗎?

哥白尼的日心說,打破了宗教的地心說,之後伽利略也一樣。這些人最後都是教會的反對者,但是沒有道德信仰的土壤下,我不相信科學會有什麼良善的發展。中國的文化便是如此。

早期羅馬帝國垮台,歐洲陷入大黑暗的迷信時代,只有教會大家都公認,只有教會留下許多經典,也只有教會不受政治影響,更只有教士會讀書、識字、講受知識,因為知識跟智慧仍是教會一手所掌握。

歐洲黑暗時代

日耳曼人都向教會臣服,第一個原因是,取得認同。第二個原因是,取得政權。最後一個原因是,方便統治並學習羅馬帝國時期遺留下來的先進社會文化。

隨後,宗教改革發生。

宗教改革

新教四起,教隨國定。英國更是激化,借此建立民族信仰,如英國國教。英國剩下的新教徒紛紛轉往美國。
在文藝復興及歐陸新教的影響下,社會思想解放,封建制度瓦解,科學巨大發展,資本主義興起,民族國家確立,政教分離,最後終於進入現代文明。
其中又以希特勒的德國基督教最為激進。「不過也是人類科學發明最巨大突破的時代跟地方,美國也一樣」

新教

沒有一個良好的道德土壤下,是不會產生出現代這些東西的。你看看中國的道教、儒教跟佛教。相比之下就會明白。中國人常常講,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我不覺得專制集權好,但是如果沒有統一、信實的道德信仰的國家及人民,我認為民主在這些地方只會更糟。「日本人就很聰明,在明治維新之後不僅僅是大政奉還,還試圖建立起神道信仰,意圖使之成為日本的實質的國教,確然日本也承認宗教自由,但是日本在同一時期卻打壓了共產主義跟其他的宗教,唯一可惜的是,日本走向希特勒的法西斯之路」
我不盲目追隨宗教,但我會用新約跟十誡這些簡單的東西做為我對生活及道德上的指導。這也是我在台灣不參加教會的原因。也是我只信奉新教的原因。

你們要講論這些問題,你要先看看你對這些背景的瞭解,要是覺得單純的信宗教,反宗教,信聖經,反聖經,那你們在這裡的討論便是枉然。不如去多學習、去壯遊、看看公視、探索頻道都比在這邊白廢唇舌的好。

我不能再這裡表示我比各位更有見識、知識、智慧,坐而言不如起而行。

附帶說明一點,羅馬帝國皇帝也很聰明,知道基督教「公教」的發展已經勢不可擋,只好自已去請求入教並奉為國教。主要目地就是為了方便統治。

中國皇帝自然也很明白這個道理,漢高祖劉邦就採用老子的無為而治。之後就獨尊儒術。罷拙百家,但是東亞沒有一個宗教跟思想會教人為真理而犧牲性命。

另外提到,洪仲丘一事,有人說他帶了手機被罰是應該,但士官帶手機本來就是有權有理的事,公義不是各位在這邊打打字、嘴上說說,打個嘴泡就會從天下掉下來的。如果真有天下掉下來的,我肯定那不是禮物。公義是要犧牲性命流血換來的。要你們在場的各位去犧牲性命,為真理去散盡家財。我看很難。

同樣的,你的道德不是別人的道德,別人的道德亦不是你的道德,反覆不斷無止境的爭論是浪費生命跟沒有意義的。我還是回到我一開始留過的話:

『自古以來,凡在哲學上和神學上之爭論,十分之九都是名詞之爭…』
總編輯艾博特(Lyman Abbott)自傳中記其父親的話。
艾博特接著說:「我父親的話是對的。但我年紀愈大,愈感到他老人家的算術還有點小錯。……剩下的那十入之一,其實也還是名詞之爭。


批判基督教也好,只信科學也好,都好。問題的重點是,你是人,你不是神。不管你的神是誰。與其這樣在這邊爭論,不如多賺點錢,開闊見識,追求知識比這些都實在。重點就是,你可以懷疑,但不要批判,別人自有別人的人生意義,生存之道。讓事實去說話。道德不是你說了算。當然也不會是我說了算。
舊 2013-08-25, 01:30 PM #794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Christine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