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算是我和兄臺認知不同吧?但佛教分門算是走的方向不同,
而非對佛經解釋方法眾多。
引用:
作者applebread
儒家的話,記得板上有一個孟子教條論的網友,對於孟子教條化的方式頗不以為然
後來董仲舒,儒釋道相摻,宋明理學/新儒學,考據學,新儒家
不論什麼宗教學派,都有一種因應現世需求而有應變之道
而在歷經千年的廳變之後真正的佛/儒/基是什麼早已被人放在一邊
所以近幾年才有人起來說我們要回歸聖經/回歸論語/回歸原文啥小的原始派
|
我也知道著作多少都會讓人有不同解釋,
因此我在前面一直強調「眾多」、「許多」,
聖經的解釋方式真的超多,兄臺想必也知道,
在數量方面絕對是佛經或是論語遠不能及的,
引一下我自己之前的文:
引用:
問題是在於一本書的內容會產生「許多」「解釋方法」的話,
這本書的可信度就降低了。
|
我特地將「許多」一詞標明緣由也就在此,
真的太多必然會影響可信度,就好像一本食譜,
假設裡面說「加一些鹽」,有人認為是一滿匙、
有人認為是手指捻一些、有人認為是隨意皆可,
有人認為是半匙,這本食譜內容產生太多解釋,
可信度就降低了。
引用:
作者applebread
但他們所做的是否是真正的回歸原意也是一個備受爭議的做法
像你前面提到傳道人的解經,很有可能也並非聖經真正所要表達的
也就是我在前面就提過的,文本的問題
|
這就是如何認定誰對誰錯的問題了。
引用:
作者applebread
信徒自己決定吧,但基督教的問題還是把解釋權丟給某些階級
而地方教會試圖打破這個問題,結果解釋權還是把握在少數人手上
終極解就是每個教徒對聖經認知的提升,就像民主國家人民的公共意識強烈一樣
但這相當難做到
|
依您所說,至少基督教在制度上是有問題的。
引用:
作者oversky.
http://bit.ly/1ac66UX
毛奇齡反對朱熹理學,曾撰《四書改錯》批評《四書集注》,書中首句便謂「四書無一不錯」,羅列朱熹《四書》註釋的錯誤達451條。
我沒看過內容,不過看 Wiki 上的描述,這應該算是解釋方法見解不同吧。
|
兄臺說的沒錯,所以我一直強調「眾多」、「許多」,
不可能完全都沒有解釋上的不同,所以是數量上面的問題,
毛奇齡和朱熹也就兩種解釋方法,依我的認知還不能算多,
再多幾種也仍然遠少於聖經。
最後我要強調一件事,如果佛經和論語也有許多解釋方法,
我就會認為這兩者的可信度降低。但是不管如何,我前面所說,
依然不會改變:聖經解釋方法太多,甚至可能一個人一種解釋,
因此聖經可信度低,或換一種說法:可信度令人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