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很簡單啊,因為現在基督教也碰到天主教以前一樣的問題
一個能應付幾百年的道理,突然有一天變得不適用了
就有不滿的人站起來說「我這個才是對的」
結果新的道理用了幾百年又被打槍了
他們也同樣步入當時打別人槍的困境
就像中國對四書五經的解經,也隨時代不同一直演進
從孟子-董仲書-宋明理學-新儒學-考據學-新儒家…
古人一直借引孔孟典籍來提升自己政見的影響力,並實踐以解決當代問題
只是西方有影響力的書叫聖經罷了
總之這都是文本的問題,就看大家能不能接受解釋權的轉變和解釋的內容的更改
這也是我朋友一直很不解基督教為何堅持一種文本的理由
也許西方的神對人的約束力是遠勝東方的孔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