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pseudo
把成功人士的言論奉為圭臬也沒什麼意義,甚至會誤導年輕一輩吧
崇拜權勢跟富貴是人性特質,只要有權有錢,儘管過程多麼不堪都會有人把你寫得跟神一樣,這種言論歷史上可是一點也不少。
沒錯,同意的。
不過最近被酸的幾位,例如連大公子與戴董事長,都不是你說的這種人喔。
一般小老百姓的我們,不知道能跟銀行借到多少創業金? 能夠經得起幾次創業失敗呢?
我認為應該說他提供了他的說法,因為內容普遍與客觀事實不符。像上述那兩位最近的談話我就極度不認同。
|
其實我們只要選擇性的接受能學習的東西就夠了
例如:五萬塊以下不存款這種論調
其實只是戴先生想誇張地強調:人脈很重要
為什麼必須得這樣說不可?
因為這樣說,才能讓台下的學生留下強烈印象啊
(這不就是演講技巧的一環? 不爽不要…

)
或是說戴先生想炒新聞也ok啦
所以這種言論,我們選擇性接受就好,不是嗎
他的用意只是要告訴我們:別在那死幹活幹,花點錢花點時間搞人際
至於搞人際會不會成功,能不能成功,那是你的問題,總之我戴某是成功了啦
然後昨天張仲謀生也補一刀說:別忘記囉,技術跟知識也很重要哦
這種說人脈技術知識很重要的道理,啊不就是天天老爸老媽老師在念的老生長談
又不是什麼很新穎的點子,有什麼很需要被批評的地方嗎? 我是覺得沒有啦
至於連先生,我覺得他純粹是被拱出來的
他自己也知道他的成就幾乎是靠爸吧
難不成你要他上講台說「我投對胎我超強,歡迎大家趕去投胎哦呵呵」
這種演講有意義嗎= =
對他人生的挫折,我也只能笑笑呵呵,瞭解到原來人生也有錢不能解決的問題
老實說,他的問題不就是每個家長的問題嗎?
每個家長都以為用錢就能解決孩子教育的問題
結果你看,他考試考不上,工作被批評靠關係
台灣家長沒多少人像連家有錢,還不是拼得許多高位高學歷
這些不再再證明有錢並不能買到智慧和實力
所以他的例子不就是告訴我們
請家長多花時間陪孩子吧,別再用有錢沒錢當藉口了
引用:
作者pseudo
分享、討論不是不行,鄉民有時過度流於情緒也是事實,不過在社會上有份量的人,要了解自己的言談、舉止的影響甚大,刻意(我認為啦)用錯誤內容引導年輕一輩,是我認為比較不好的地方。
|
其實我覺得學校會請社會成功人士演講就一定會出現這問題,不是嗎
說什麼未來美好/抱持夢想/思考多元,被批評為不切實際,言論空泛
暢談自己成功經驗被批評為成功無法複製/靠爸一族/運氣好/過於偏頗
現在連分享失敗經驗都被人批
啊事實上成功的人本來就是少數
那種成功者的言論本來就是給那些摔粉身碎骨也不怕的人在用的
我還聽過有年輕人說過「年輕時不負債個幾百萬哪叫年輕人」
你不能否認就是有少數人敢去冒險,所以有成功的人有跑路的人
只是大多年輕人認為這條路走起來十個有九個會失敗,所以他們不接受,在那邊批評
啊十個有一個成功了,就說他怎樣怎樣....
難不成以後大家喜歡畢業典禮講台上講「台下90%終身庸庸碌碌」嗎
事實上大部份人就一生就是庸庸碌碌啊
那還辦啥畢業典禮演講
都改成就業博覽會還比較實際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