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t65k2556
*停權中*
 

加入日期: Dec 2004
文章: 562
在很久很久以前,因為有許多猛獸出沒在人們生活的環境周圍,因此大家就組成部落,共同防衛,沒想到,趕走野獸,水災卻又淹沒了人們住的草屋,大家都不知道怎麼辦。

有一個聰明的人叫大禹,他使用“疏通”的方法,經歷了十三年,才逐步將漫天大水化為小河,百姓的生活又恢復了平靜。

大禹治水成功,百姓們都高興極了,因為他們又可以恢復正常的生活了;許多諸侯認為他是明君,於是前來歸順。

一天,諸侯中的“有扈氏”因故起兵叛變,於是大禹便派他的兒子伯啟去制服他。兩方大軍在“甘”這個地方打了起來,伯啟的部隊大敗而逃。

跟在伯啟身邊的將領們要求伯啟略事整頓後再行出兵還擊。

“不用再戰了!”伯啟擺擺手說。

將領們都覺得奇怪,伯啟為什麼說不用再戰了呢?

“有扈氏擾亂老百姓的生活,我才奉命來圍剿他。大家想一想,我的地盤不比他小,率領的部隊也是最精良的,結果我卻不能完成任務。這是什麼原因呢?”

伯啟頓了頓,說:“因為我還有需要改進的地方,譬如我沒有以身作則帶領屬下,管教部屬的方法也不如他。所以,如果我要讓老百姓恢復安居樂業的生活,我必須先糾正自己的錯誤。”

此後,伯啟認真要求自己,與一般的兵士一同作息,天還未亮,就起來操練,生活變得樸實,並選用有品德和才能的人來商討國家大事。有扈氏從其他諸侯那裡知道了伯啟的改變,不但不敢舉兵來犯,反而帶兵前來歸順了。

《論語﹒衛靈公》中提到:“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反求諸己,意即從自身去找原因,看看自己那兒做的不對,從而修正自己。

引用:
作者kize
事情發生很久了.總是覺得氣氛不理智,鄉民大都不是從法理上去找頭緒,

照講應該是先看法理,再檢討自己,這是自己就可以作的,
而不是對外拉東結西,打南打北的.
本篇主文寫的,正是我覺得最有道理,裡頭一些描述我們缺失的點,才最能根本解決我們的問題.

我們是一個對外什麼名份,權利都沒有,偏偏什麼歷史法律環境問題都不願意聽.所已有事情就只能像土人一樣鬼叫...理不直氣又很壯..這種人別人閃都來不及.
對內完全不整理規劃自己,把自己土地攪爛,漁場撈絕..再去搶撈別人..讓別人非常討厭的人.

除三害最難的一害是自己,根源其實就是自己.
觀念上不重視歷史法律,
物質上想要先進國家的享受,又不想要先進國家的規範.
人民是心理不爽就叫,少一點東西也要叫.那一定只好每天叫不停剛剛好,不管誰都欺負你似的..一直惡性循環.

總之對主文我是完全贊成的.
舊 2013-05-18, 02:20 AM #109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t65k2556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