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新約 舊約 ?
瀏覽單個文章
FIREFALCON
Power Member
 

加入日期: Apr 2002
您的住址: 台中
文章: 563
引用:
作者sutl
羅馬皇帝決定以四部福音書的內容當新約聖經,然後銷毀其他約50部福音書,從此羅馬境內都是信新約聖經,後來羅馬亡了,天主教繼續統治歐洲。
其實,西方宗教都源於中東,彼此殺很大的伊斯蘭教跟天主教,信的天神其實是同一個,但都指稱對方為異教徒,必須殺死。
天使這種東西,在新約聖經中沒有,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也被視為異端邪說,後來歐洲宗教革命之後,很多其他福音書與舊約聖經的內容又開始被世人接受。

來點有根有據的...
節錄自http://ce.fhl.net/liang/la/la-012.htm
正典的意義
  「正典」(canon) 這個名詞來自希臘文的konon,原意是「蘆葦」,引申為「杖」或「棒」之意(註 1)。由於這些東西可用來作丈量用,所以konon又有「量尺」、「量出來的線」、「用線圍起來的欄位」、「欄位內的列表」、「規範」、「標準」等意思(註 2)。後來,隨著時間的演變,它逐漸只留下純粹形式上的「目錄」、「一覽表」這個意思(註 3)。在教會中從公元第一到第三世紀,「正典」所代表的是基督教信仰裡具有規範性的教義及倫理內容;到接近第四世紀時,正典一詞就被用來指新舊約目錄,一直到現在,正典都是指那已經定稿、不會再增添的聖經(註 4)。這些書卷是上帝所默示的,是信徒信仰與生活的權威(註 5)。

  歸納起來,正典有兩個意思:1. 教會在公眾崇拜中使用的書卷的目錄;2. 教會承認具有靈感之書卷,可作為信仰與生活之規範的書卷的目錄。

從公元 200-400 年,教會對那幾卷書應該列入正典逐漸形成共識,而後在老底嘉(363 A.D.)與迦太基(397A.D.)兩次會議中作最後確認;前者確認只有新約正典中的書方可在崇拜中宣讀(註 12),後者確認新約共有 27 卷。公元 397 年的迦太基會議有奧古斯丁(Augustine, 354-430A.D.) 的參與,自此之後,新約 27 卷成為正典就很少再有爭論。
============================
所以很明顯這不是羅馬皇帝說了算的...


至於天使, 新約裡面當然有...

馬太福音28章 1~6節
安息日將盡,七日的頭一日,天快亮的時候,抹大拉的馬利亞和那個馬利亞來看墳墓。
忽然,地大震動;因為有主的使者從天上下來,把石頭滾開,坐在上面。
他的相貌如同閃電,衣服潔白如雪。
看守的人就因他嚇得渾身亂戰,甚至和死人一樣。
天使對婦女說:「不要害怕!我知道你們是尋找那釘十字架的耶穌。
他不在這裡,照他所說的,已經復活了。你們來看安放主的地方。
舊 2013-01-24, 11:02 PM #35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FIREFALCON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