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ruinousdeity
我不曉得你們的學生時期"距離現在"幾年了,但是你們現在身邊一定沒有"學齡兒童或青少年"才會有這種疑問。
我的"大學生"時代唸的是資管系,包含通識在內,沒有網路的話是會比較麻煩一點
但勉強還行,這大概是八年前的事。
四年前準備法科所考試的時候就開始發現沒有網路真的不太行,不可能碰到問題
就去一頁一頁翻,或者等碰到老師才去問;後來進去念書,每天課前內容預習、
研討會主題背景預習、線上期刊論文查詢、學會資訊、因為同學都很忙不可能湊在一起
開會都是遠距SKYPE、PDF+繪圖,可能上課到一半聽到老師講了什麼自己沒概念的東西
不可能打斷老師要老師來配合自己進度。
校內網路又不穩定,最後的結論就是3G智慧型手機+WINDOWS平板電腦。
當然這是我的狀況啦,我自己本來也是覺得"大學生"的程度,
對於網路的需求應該沒那麼重,一直到後來自己交了護理系、復健系還有企管系學士班的女朋友
我才發現時代真的不一樣了,動不動就是SCI study三篇、五篇要做關鍵字搜尋
背景要做好報告才能交,企管系的專題個案全都是這兩三年不超過五年的事,
除了老師課前給的紙本、電子檔講義內容外,個案內容的事後追蹤要不要在上課前做好?
那怎麼做?打電話到對方公司總機去問?當然只能靠GOOGLE,再不夠就是想辦法面訪。
坦白說,我不認為這是年輕人、學生、還是小孩的問題。
而是教育系統本身太不把資訊當作一回事,依賴多媒體資訊到一個走火入魔的程度了。
大概是一年前,我念台北市敦化國小三年級的表妹,跟我吵說他沒有電腦沒有網路,
作業做不出來要我幫忙他找資料然後整份弄給他。
挖哩勒我自己就在忙了,到底什麼作業非要電腦、網路不可?
結果我一看:大甲鎮瀾宮的歷史沿革及寺廟特色?城隍的由來?某個不要說我沒去過
連聽都沒聽過的自然生態公園裡面的特有生物及園區簡介?月昇月落圓缺潮汐對照"查詢"?
還有一堆我沒聽過的動物生態、快30歲了這輩子沒碰過的詭異現象豆知識&冷知識。
小學生需要知道這些東西嗎?每個家長都有時間也有能力幫忙?老師作業出了不做能怎樣?
電視上超扯的百萬小學堂原來是真的!!!
跟現在的小鬼比起來,踏X的我以前真是好養阿,我爹娘真是他X的好命,
作業我自己寫自己檢查,不知道的東西翻個字典最多跑一下圖書館翻翻大英百科。
基本上這在十幾廿年前的中小學生來說就已經是破表的程度了,
這裡尻洗現在大學生的,每個人小時候都有把百科全書當工具來用嗎?
問題是,現在這個世代,普遍來說累積的資訊量都不知道比百科全書多多少了
當然後續還有很多更深入的東西可以討論,但是我覺得就免了吧。
總之,時代跟環境都不一樣了,過去少數人造就多數人以及下一世代要一起承擔面對這樣的結果(攤手
|
好文一篇∼真的時代不一樣了∼不是所有的事物都可以持續沿用舊時代的思維繼續行事。
自己的一個過往經歷,以前曾經也有上過寫程式的電腦補習班,二專時也有上過程式開發的課程,那時的課程內容主要是JAVA,老師上課講的,我完全聽沒有,我有一些觀念上的疑惑,學校和補習班老師都無法給我"我要的答案",也曾經買過一本日文翻譯成中文的"程式開發的第一本書"來看,看完當下還是沒有辦法完全解決我的寫程式方面的觀念的疑惑,寫程式學的2266的,於是二技畢業後就決定完全放棄"寫程式"這擋事情了,然而再之後有那麼一天,我偶然瀏覽到,維基百科的繁體中文頁面有一個條目的某一天的"版本",我看完內容後,再去比對好久之前買的"程式開發的第一本書",兩份資料比對之後,我發現我找到了"我要的答案",
我終於有"程式是怎麼被寫出來的"基礎觀念了,有所發現的那時是在凌晨時段,要不是當時在網路上發現了那個"版本",可能我到現在還是沒有寫程式的基礎觀念吧,雖然我已經不走
"寫程式"這個路子了。
維基百科的文件版本是常常在變動的,符合我閱讀需求的內容,不一定符合別人,說不定又被改掉了。
所以網路環境24小時暢通,對於真正有需要找資料的使用者,真的是滿重要的,當然,
擋掉遊戲網站的IP,我是沒啥意見啦,要玩遊戲,請用自家付費的網路連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