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passerx
中文有的只有約定成俗吧!
我是不知道中文系有沒有教啦?
不過大家念到高中專科的時候哪有什麼文法詞性這種東西?
古代書上應該也沒有這種東西吧! 一個幾千年的文字.
每個字本身就已經含義很深了, 只要不要偏離字的本義太多其實都可以用的,
不然像 宅男, 宅在家, 一隻魚, 一條魚, 還是一尾魚? 真的有錯嗎?
而且中文不像英文是時間軸語言, 文法詞性很重要, so...whatever...
|
中文當然是有文法和詞性,古人也很重視,例如對句就是一個很重視文法與詞性的。現代人不懂對句,一堆牛頭不對馬嘴的對句也對得自得其樂。
對句基本原則之一就是詞性相對,動詞對動詞,名詞對名詞。
如:
庭前花始放,
閣下李先生。
庭前對閣下,名詞對名詞;花對李;始對先,副詞對副詞。最後放對生,動詞對動詞。當然這個對句後面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就不提了。
收二川,排八陣,六出七擒,五丈原前,點四十九盞明燈,一心只為酬三顧。
取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拒,中軍帳裡,變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這不只詞性對得剛好,還把一到十,東西南北中,金木水火土全對上去,堪稱千古絕對。
還有一個,我也覺得很妙的:
一碗清茶,解解解元之渴。
七弦妙曲,樂樂樂府之音。
解解解,分別念成姐謝介,第一個解指解渴,第二個解是姓氏,第三解則是指解元,鄉試第一名稱解元。
第二句我就不說明了,相信聰明的鄉民能舉一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