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ateur Member
|
引用:
作者Adsmt
這是贅詞,中文出現贅詞的機率滿常的。以前看到有個國文教授專門在挑別人寫的文章的贅詞。
例如「出乎意料之外」,已經出乎意料了,還之外?要之外到哪裡?之外是完全的贅詞。
凱旋歸來,凱旋就是打勝仗回來的意思,本身已經包含「歸來」,不需要再加歸來了。
43...
|
關於凱旋歸來
對岸有人發表一些 看法
引用:
在一些語言學專業刊物裡,有論者對某些詞語詞義重複現象提出批評,認為這些詞語「語義重複,架床疊屋」。
作為批評之首的是習用語「凱旋歸來」和成語「邂逅相遇」。其理由是:「凱旋」就是「勝利歸來」的意思,後面再加「歸來」二字,「豈不成了『戰勝歸來而歸來』了麼?」
同樣,「邂逅」就是「偶然相見」的意思,再加「相遇」,「豈不等於『偶然相見相逢』了嗎?」
於是斷定這兩個詞語有語病,要把它們從語言運用的實踐中清除出去。
語義重複的詞語是否都有語病而要受到批評和清除呢?我認為這是個值得辯正看待的問題。
首先,語義重複的詞語遵循了約定俗成的原則。「凱旋歸來」和「邂逅相遇」這兩個詞語雖然語義重複,但人們仍然這麼說這麼寫,
有時甚至以醒目的標題赫然出現在某些權威性的媒體,中央電視台的體育新聞和新聞聯播裡都有「中國女排又一次凱旋歸來」的報導。
這說明這兩個詞語不因為前後兩部分的語義重複而得不到大多數人的認可,人們照樣運用它進行思想交流。由此可見,語義重複的詞語,
只要為人們所習用,符合約定俗成的原則,就不能以「重複」為由加以非難,更不能視之為語病而發出清除的警告。從這個意義上說,
「凱旋歸來」與「邂逅相遇」的存在和運用都是無可厚非、不可否定的。
其次,這兩個詞語自古就是合理存在的。「旋」與「歸」的重複使用,「邂逅」與「相遇」的連用,並非始於今日,古人早有這種用法。
《詩經•小雅•黃鳥》篇中就反覆用過「言旋言歸」的詩句;《史記•周本紀》謂武王會諸侯於孟津後「乃還師歸」,
「還」與「旋」同義,也是「歸」字的語義重複;宋人王銍在《默記》中記劉平乘醉捕盜後「凱旋歸邑」,這與「凱旋而歸」的用法完全一樣。
《詩經•鄭風•野有蔓草》:「邂逅相遇,適我願兮。」《漢語成語詞典》、《辭海》等工具書不但收錄了這條成語,而且都以此作為引例,
說明這條成語具有悠久的歷史淵源。既然古人早就重複使用甚至連用,並且一直沿用至今,我們何必硬要把這些緣分很深的詞語分割呢?
再次,漢語四音節成語(或習用語)語義重複也是允許的。類似的例子簡直不勝枚舉:如「迥然不同」,「迥然」形容差別很大,就是「不同」的意思,
但「不同」比「迥然」通俗,二者結合使用,讀者一看即懂,語義表達更充分、更明確。又如「逍遙自在」,「逍遙」表示「悠然自在」,
也包含「自在」義,但「自在」易懂,配合「逍遙」能加強語義表達。還如「剛愎自用」,「剛愎」意為強硬固執、倔強任性,
「自用」意為自以為是,不接受別人的意見。如果沒有「剛愎」,就不可能「自用」,所以「剛愎」在一定程度上包含「自用」的意思。
但「剛愎」並不完全等於「自用」,因而需要「自用」擴展其義,於是「剛愎」成為這種性格的特點,「自用」是「剛愎」的合理補充和延伸。
其它還有如「恍然大悟」「參差不齊」「寥寥無幾」「流連忘返」「停滯不前」「心甘情願」「從容不迫」……倘若根據論者的意思,凡是語義重複的詞語都以語病論處,
那麼這些成語豈不都得靠邊?因一二累及一批,漢語的穩定性秩序該如何得以建立?
綜上所述,語義重複的詞語既符合約定俗成的原則,又具有加強語義表達的用法,斷不能以重複為由作為有語病的詞語加以排斥。
|
當然不能說古人的用法一定都對
只是有些已經約定俗成且使用已久的說法/用法
要突然去改變它反而是件奇怪且困難的事情
大概就像念牛仔(ㄗˇ)褲一樣怪吧
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