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
作者fans23
另外我們都知道德日義是軸心國,但國府在1938年前是有德制師跟軍事交流團,為啥...,日本與國府都搶著跟德國建立軍事同盟。德國又怎樣的決策與考量選擇了日本當作,二戰的軸心夥伴?或者德國應該積極介入國府與日本的戰爭,國府與日本同時成為軸心國,東西兩線夾擊蘇聯?
|
國府在一次大戰後與德國合作,是以大陸的礦產換德國的軍備和教練。(一戰後德國礦產區被佔領,且禁生產武器)。日本和德國、義大利後來簽定三國反共軸心條款,就綁在一起了...
美英本來對和蘇俄結為同盟是有疑慮的(民主vs共產),但無奈〞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德國的敵人--蘇俄--就是暫時的朋友),所以一起拉進來,先把軸心國打敗了再說...
國府在本來在七七事變後有試著找過德國調停,但一方面日本人要三月亡華(打的正順手,怎可能接受調停),另一方面調停者上面還有老板正和日本談結盟(應該是小鬍子,或是他身旁的人),所以調停沒有成功。(所以納粹在珍珠港事件前,在重慶不但有大使館,在當地還畫了一個大大的納粹符號,叫日本人別來炸這裡。珍珠港事件後國府正式向日本宣戰,同時也和軸心國德、義宣戰,德國和維琪法國的大使才撤走)(按:維琪法國當時被德國控制)
來源:二戰中的中國(知兵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