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blair
0.01要看是在講什麼,加工精度是沒什麼,
但如果是往復精度就是極高的要求了
至少以我的經驗來看,台灣老闆在精密技術的研發態度上的確是不如人的
這是民族性,無解
不需要不承認或是不去面對,至少思考上的”靈活性”是很明顯的優勢
日本人自己也常被自己人的堅持給氣死
希望這幾個回文不會有什麼誤會 
|
以小弟的了解,0.01mm的往復精度對某些工具機來說還不算是個要求。
對岸的工具機業發展迅速,台灣人的確幫了非常大的忙。
對岸廠商銀彈充足市場又大,要他們慢下來只有靠對岸中央的政策強力執行。
台灣老闆在精密技術的研發上認真用心的也是不少,小弟有跟幾位工具機老闆聊過天。
其中讓我印象較深的談話,是說到一個在中科裡面的客戶,這位客戶工廠的加工機一直都
只買日本品牌,後來想要降低成本開始找尋台灣廠商替代。
客戶的精度要求、加工效率與良率,對其中一家台廠的機械來說基本上沒有難度。
經過好幾次的測試,結果顯示台廠機械表現得比客戶廠內的日廠機械還要好,
客戶老闆很難相信還親自跑了三次到場測試。
要簽約採購時,客戶老闆就問台廠老闆:為什麼我剛建廠時沒有買到你的機械,這樣我就可以省很多了。
台廠老闆回答:你要建中科廠前我有去拜訪也測試過樣品,你的工程師也說我的機械很好用。
但是你的採購經理跟我說:我的老闆非常信任日本機械。
所以就沒有後續的採購討論。
另外一位工具機老闆也說:台灣的市場規模已經不大,但是要把機械賣給自己台灣人常常
比賣給外國人還難上很多。而且台灣政府對機械產業的政策跟幫忙,也比所謂的科技業少
的非常多。這幾年的景氣波動非常大,原物料的價格波動更大,生意要做的穩定真的很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