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彈跟機台都只是工具 重點還是在人才 沒有想法做得出來我輸你∼
該追求的精準度還是要有不然哪裡來的競爭力 ∼ 基準精度到0.01mm 的東西
就乖乖計算好才去加工
而不是笨笨一頭下去做
之前都有新聞了 ∼ 台灣徵人才世界第八難
引用:
作者公不
不是我們整體大環境進步的太慢
是這些慣老闆&政客的 '眼界太小'
想的不是做大做到世界性
而是做穩做賺的
一個月給200k吃睡都在公司這條件一定一堆人幹
但是是否是合理的責任制
只要專案結束就可以放一大假
而不是連續的專案
ic設計的公司就有這樣幹
而且薪資還沒那麼多
一個月才6-8w
就是之前的小星星
你可以搜尋一下有名的
'精神時光屋'
|
進步慢就進步慢 ∼ 哪裡來扯眼界太小
每年去公費考察有看到它們做甚麼比較先進的政績沒有?
沒看過
對岸現在都要弄第二座迪士尼了 ∼ 我們的月眉去了哪裡??
對岸現在都弄了兩座國際級F1賽車場了 ∼ 我們的F3生出來了有人要來比賽嗎?
對岸的一個工具機展十年內弄到世界第二大規模 我們的電腦展一年比一年爛每年都在清庫存
引用:
作者weirock
我是覺得這不是互相矛盾啦
門襤墊高是減少競爭者
一統業界是消滅競爭者
門襤墊高我想我就不用細說了
一統業界「理想上」~是把國內的中小廠商整合到省3家以內
台灣太小了~資源有限~其實不適合太多家
而且...內部對殺太嚴重...以出口導向的國家~主要的競爭對像應該是國外的廠商...
|
以實做而言
門襤墊高只有在形成一定的規模的時候有用
如果在初期搞這套的話 除非有很強的需求面(非你不可)不然的話要推廣也是一個問題
一統業界當然是目標 ∼ 但是以現實而言 總是會有更好的技術取代
其實參考一下 USB VS IEEE1394 的狀況就可以了解
引用:
作者公不
慣老闆的習慣太差
怎麼整合?
看看這篇
http://goo.gl/d7Ic8
這樣惡搞員工
難怪員工要自己出去開公司
來分散整個產業的利潤
舉個例子來說
一個產業假設有5億的利潤本來給3家分
本來每名慣老闆只要自己賺個1億
剩下2億給員工每月40k分(不含年終)
這樣可以養活416個員工
但是當慣老闆想拿多一點導致1個員工出走自行開業後
整個5億的餅就變成要4家分
然後前面3個慣老闆
假設還是要每人1億的利潤
第4個只要5000萬
那變成只有1.5億可以分
這樣變成可以養活多少員工?
只剩下可以養活312個員工
而實際上呢?
實際上當老闆的會開始想要更多
台灣的眼光又短淺
只有不斷的CostDown
於是越多人出來自己開業&賣技術來搶大餅
......................
|
有的時候不是自己跳出來做老闆就搶的到餅的
你以為台灣的老闆都是不斷的cost down才有利潤
然後別人來做老闆都可以搶的到餅?
如果老闆這麼好做 全台灣每年就不會有幾百上千的中小企業倒閉
而且你舉例的那篇 是業務跳去別家公司做業務
可不是你想的 業務跳出來做老闆 那根本就是兩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