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 Member
|
除了政策法令民情環保之外
台灣緯度不南不北, 再生能源密度不夠大, 導致單位電力的成本太高(相較於歐美), 簡單舉例, 建一個裝置成本10元, . 歐美能量密度夠大, 可發10度電, 台灣能量密度低只能發5度電, 單位成本就高一倍.
風力 -- 緯度不夠高, 風速不夠大, 陸上可用地點早被用盡(低成本的公有地), 離岸海上的成本高
波浪(海洋能之一)-- 緯度不夠高, 浪不夠大
洋流(海洋能之一)-- 西部大陸棚,流速太慢, 東部流速稍快(只是稍快), 但水深太大, 海事工程成本太高
潮汐(海洋能之一)-- 無特殊狹灣地形, 流速一樣不夠快
溫差(海洋能之一)-- 表層水不夠熱, 不如低緯度赤道區
太陽能 -- 全年日照只有中南部夠格, 北部熱只是盆地熱島效應, 秋冬就沒日照優勢. 且台灣土地成本太高, 無法大面積設置, 政府扶植太陽能只是為了大宗的國內光電產業(太陽能板), 不是為了國內再生能源利用. 太陽能(包括光能與熱能)其中之一的熱能應用就根本沒被政府看在眼裡, 太陽能熱水器只是聊備一格, 談不上大規模利用
地熱 -- 根本沒那麼多資源可用, 溫泉冷泉光是拿來泡身體就已過度取用, 最近報章都有枯竭的報導, 還奢談當作能源
水力 -- 台灣河川短而急, 這是常識, 更別提水庫淤積嚴重, 跟三峽大壩沒得比
其他還有什麼?? 宅男們的怨念力不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