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沒錯,所謂的不夠力指的是電容本身規格和電氣特性的問題,主機板需要的電容特性是高漣波、低阻抗,當然,這和主機板一開始設計的時候有關係,所以電容規格一般來說是不能隨意更動的。
KZE、KY、KME 一般適合用在供電線路,採用全日系電容的 POWER 裡面很常見到。
2.
TEAOP 的電容還好,要爆的話至少也要過一年以後再說,通常最少撐一年半上下。
3-1.
通常 uf 值不可以隨意變動,不然有可能更換電容之後反而變成無法開機,或是開關機的時候會不太正常。
3-2.
如果真的找不到,耐壓大一級的勉強可以考慮,有時候 6.3v 的很難找,那用 10v 也可以。
3-3.
在電容的耐壓變高的同時,其實主機板本身的風險是加大的,因為電容最大的作用就是用來緩衝、保護電容後面的電子零件,說白話一點就是“替死鬼”。
3-4.
把電容的 uf 值加大 → 可能不開機,或是開關機的時候會不太正常;把耐壓等級提高 → 可能保護不到電容後面本來應該被保護的電子零件。
前面已經提到,電容就是“替死鬼”,所以電容的壽命不重要,重要的是電容後面的電子零件有被保護到,這才是你應該最主要考慮的事情,不可本末倒置喔!
4.
說到固態電容,其實這是廠商用來省錢的一種方式,因為真正的固態電容不會爆漿 (假的固態當然照樣爆掉),只會從內部乾掉而已,所以外觀上完全無法知道電容掛了,除非像你那樣已經把電容拆下,然後去測試容值,不然根本不知道電容是否已經失效,也就是說無從簡易的從外觀就直接判斷是電容掛掉,零件交叉測試頂多只能測試出來是主機板壞掉而已。
所以廠商也不用替消費者換電容了,反正外觀上完全看不出來,只要過保固期,很抱歉你只能再買一片新的,當然那個時候規格已經全部改掉了,一換主機板就至少要換掉半台電腦,真的是好算計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