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dabochi
閣下可知道電子票証法是怎麼過的?
沒這法 今天悠遊卡都還是只能當交通卡喔...
而且 閣下以為四大超商是因為怎麼樣的理由
才接受一個每筆交易都要被悠遊卡公司抽1%手續費的支付工具?
如果照閣下的邏輯 這些事情台北市長就能搞定
那悠遊卡上路的時候應該就可以像八達通卡一樣 早就可以在超商刷卡了
為什麼會一拖就是5年?
很不巧的 就在下的耳聞 連大公子在這兩件事情上確實很有用的
有用到電子票証法都被起個外號叫悠遊卡條例...
這跟貨幣發行權有什麼關係?悠遊卡公司有發行新貨幣?
悠遊卡公司的金融業務說穿了其實跟純信用卡公司一樣
只差在手續費收的%不同 以及要先儲值
主管機關應該是金管會
|
我是不清楚你怎樣認證五年的時間,
首先我先說一下,台灣政府本來就很積極的在推動所謂的小額消費,電子錢包這檔事
當時也沒有所謂的電子票證XX之類的存在!
當然 IC 第一代架構是不成功的,原因很多,包含了Device的內存的Key 值安控等
第二代 加了OTP 也並沒有真的大鳴大放,發卡數量一直推不上去
攸遊卡的好處是,Contactless Card,這讓交易的速度能夠大幅提升,持卡人不需要將卡片實體與讀卡機接觸,加上從原來公共汽車上片的票卡上收來的票證發行權,持卡人數夠多,所以才讓便利商店等通路商願意納入,(統X之前自己推ICash 似乎就開始沒落了)
這就好像VISA MASTER一樣,對於便利超商來說,並沒有太大的阻力,(別以為這兩家不收錢,中間的銀行如收單行也收錢)
我會提到貨幣發行權的重點在於,當這類晶片卡的使用越來越廣泛時,自然會遇到需要提高小額付款的上限,以及面臨替代現金的效果,而這會使得原來的貨幣發行權這部份的議題浮上檯面
照原先政府IC卡的規劃,所有的卡片由各家銀行發行,政府主控後台的財金交換系統,有點像是香港發行貨幣由各家銀行自印,但是受政府控管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