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TanLittleJohn
*停權中*
 
TanLittleJohn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Mar 2012
您的住址: Tainan
文章: 3
引用:
作者whales4
其實我的建議是走到哪就吃到哪...不需刻意追求名店。
慢慢走;慢慢逛...肚子餓了就問在地人附近有啥好吃的,
找個在地路人問他有什麼私人推薦的小吃,他說出來的店名和菜單可能會多到讓你記不完。
吃在地的料理,不用跟其他觀光客排隊人擠人,放鬆心情,你才能嚐到小吃的精髓。

http://pongojam.pixnet.net/blog/post/44708421


whales4 兄,已經看完您的Blog,關於台南料理偏甜的問題由於Blog 觀看的人可能不如這裡多,所以要在這裡跟大家說明一下。
摻糖的原因源自福州口味或糖社等等都對,但是有一個部分要補充的是勾芡。

其實福州口味勾芡的比例不算高,反而是從漳泉以北而來,因為樹薯澱粉類(太白粉原料)的東西本來會造成湯汁變濃稠,這是料理手法的一種。
偏偏早期漳泉移民到台南的民眾居多,於是飲食口味偏甜並不是加了糖,而是澱粉類的東西造成的甜味。

君不見台南羹類的東西特多,魷魚羹、花枝羹.....實在太多了,這些東西都有濃重的勾芡,自然湯汁偏甜。
而且早期台南沿海盛產魚蝦,魚漿混合麵粉、太白粉之後味道也是甜的。
著名的火燒蝦(蝦仁飯、度小月肉燥)就是上述料理的原料,火燒蝦之甜不是其他蝦類可比。

另一個是紅蔥頭,嘉義以南盛產紅蔥頭,台南特別擅長切碎紅蔥頭先炒出香味,這也是很多人認為台南的肉燥飯好吃的原因。
另外由於洋蔥並不是中國原產,早年從元代或明代自南洋貿易管道引進,廣東、閩南料理最先採用洋蔥,
洋蔥炒軟之後釋出糖份,所以菜餚一定會偏甜,只是洋蔥沒有紅蔥頭那麼香而已,大家吃鱔魚意麵裡頭就有洋蔥。
還有中南部的蔥不像彰化或宜蘭的那麼大,但是糖度很高,切一切炒一炒,菜餚不甜也難。

所以甜味的來源不完全是糖,而有添加物或原料的原因,很多人誤解台南人嗜甜其實不正確,
而是周邊可得的食材也是甜的,久而久之台南人也習慣了,可是外界卻有種錯覺,認為台南人愛吃甜。
在此補充,僅供參考!
舊 2012-04-12, 11:36 PM #53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TanLittleJohn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