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xx123
1. 客家文化與閩南文化同屬於漢文化 . 差異不大
2. 台灣正值日本後殖民時期 . 日化頗深
3. 現代化 . 全球化 + 日本強勢文化席捲台灣
4. 現代與傳統貴在融合 . 劣在喜新厭舊 .... 台灣走後者 (該死的進步意識 . 不是進步的理性與知識)
5. 近年來台灣政府才注意到在地文化的重要 . 以往是推行不力 ... 太晚了
6. 台灣漢文化根淺 . 不過三四百年 . 貪婪之島 . 文化貧瘠之島 . 人文沙漠 . 鬼島 (福爾摩沙 ??)
7. 傳統文化的同義辭 = 弱勢文化
1 + 2 + 3 + 4 + 5 + 6 + 7 = 客家文化廣那個告本來就沒多少宣傳效益
但不可因其效益低 . 而不去做
同教育一般 . 文化這回事 . 不可用商業論點來談
莫不 . 全台的古蹟都可拆去蓋工廠 . 蓋大樓 ..... 多好賺
或者 . 文化經費刪了 . 全充作孩子的營養午餐所用 ..... 滿足個人的道德慾望 <= 真善美不是這樣子用的
參考
|
重點是"客委會"那個"客家"****內容除了講客語外
還和客家有什麼關係?
這個****內容
只是呈現了祖孫兩代在"任何"兩個不同文化的成長
換成日本老阿嬤或韓國老阿嬤或印度老阿嬤或巴基斯坦老阿嬤
都通通適用
如果如你所說客家文化與台灣文化的差異不大
那客委會成立的目的為何?
是為了比較東西文化的差異?
口口聲聲談文化
結果也最不重視文化差異性
把傳統文化搞成弱勢文化的
就是認為傳統文化間都差不多的那批人
花了大筆經費卻敷衍了事?
如果客委會覺得客家文化沒什麼內容好呈現的
就刪預算
不然就好好認真辦事
那個****以及你的敘述
我看了都是一頭霧水<=申論不是這樣用的
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