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地海巫師
我好像以前看過另一種講法
把一顆豌豆切碎切碎.可以裝滿整個地球
把地球切碎切碎.可以裝到口袋裡
|
其實這個定理是由百年爭議的選擇公理所導出的一個結果,當初這兩位數學家證明這個定理是想用來反駁選擇公理,但這個定理被認為只是違反直覺,並沒有矛盾,不過還是有人把它稱為「悖論」(僅管它其實不能叫悖論)。
數學的有趣之處,就是處處都會有驚人之處,當初數學家認為集合論是數學基礎,可以以集合論為基礎,導出所有數學理論,結果羅素發現羅素悖論,差點把集合論判死刑。
後來數學家又整理成公理化集合論,稱 ZF 集合論,如果包含選擇公理,就叫 ZFC.
本來數學家又覺得一切很美好時,覺得可以用集合論來證明一切數學理論,哥德爾又證明出哥德不完備定理:只要你的公理系統可以包含皮亞諾公設(即自然數公設,很簡單,可以 google 一下),你的系統就一定是不完備(無法證明或否證所有的命題),不然就無法保證一致性(即會導出矛盾結果)。
這個證明對數學界的衝擊,大致就相當於物理界發現了不準確原理一樣。哥德爾因而被認為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數學家之一。
後來有人證明出了連續統假設獨立於現行的 ZFC 系統,亦及這個假設無法用 ZFC 來證明,也無法否證。使數學家期望「一統數學」的願望遭到致命打擊。
(目前也有人用類似方法證明出物理也不存在「統一一切的理論」,不過我個人認為物理和數學有本質上的不同,例如物理上不存在無限小,所有的「小」都會終結在浦朗克尺度,這點就是數學與物理最大的差別。這位學者證明的方式本質上和哥德不完備定理是一樣的,我是不認為這可以完全相容於物理的情況。)
最後在電腦科學界也有很有名的悖論:停機問題。以現行的電腦系統架構,無論你的電腦多麼強大,他連判定什麼時候該停機,都無法做到完全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