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EAC212
還能做什麼?
自律吧...
我個人是不支持凡事都企圖以修法立法來解決。
|
偶個人相當認同此點:
偶自己就粉懶得鳥法律....

r2
全靠自律

r2∼『法律是道德的最低標準』
一旦法律條文越多&規範越死板∼只會有害無益....
指可惜:目前台灣來說『自律可能僅是理想』∼讓人難以取捨....
PS:
以下是轉貼『意見反應區』的某篇回應,只能說『人性呀....

』
引用:
作者Reich 唐
43....
“破窗理論”與細節暗示
美國心理學家詹巴鬥曾經做過一個"偷車實驗",將兩輛一模一樣的轎車分別放在一個環境很好的中產階級社區和環境比較臟亂的貧民區,結果發現貧民區的車很快被偷走了,而另一輛幾天後仍然完好無損;如果將中產階級社區的那輛車的天窗玻璃打破,幾個小時後,那輛車也被偷了。
後來,在此實驗基礎上,美國政治學家威爾遜和犯罪學家凱林提出了有名的"破窗理論":如果有人打壞了一棟建築上的一塊玻璃,又沒有及時修好,別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縱容,去打碎更多的玻璃。
以一幢有少許破窗的建築為例,如果那些窗不被修理好,可能將會有破壞者破壞更多的窗戶。最終他們甚至會闖入建築內,如果發現無人居住,也許就在那裡定居或者縱火。又或想像一條人行道有些許紙屑,不久後就會有更多垃圾,最終人們會視若理所當然地將垃圾順手丟棄在地上。因此破窗理論強調著力打擊罪行,以「零容忍」的態度面對罪案。
此理論描述了社區失序的五個階段:
1.社區開始出現失序的情形,部分居民遷出社區。
2.未能遷離社區的居民因擔心自身安全,對區內的事務漠不關心。
3.地區的監察力下降,社區的治安進一步惡化。
4.區內更多的居民遷走,仍然留在區內的居民則更加退縮,減少外出時間。
5.外來的犯罪份子入侵社區,令犯罪數字持續上升。
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