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權中*
|
引用:
作者小建
小弟跟許多學者的看法是... 機車不會是過渡期工具, 而一直會保持主力運具.
(除非更強橫的政策壓抑)
1. 臺灣很常下雨&颱風, 比起機車, 腳踏車更難在雨天及颱風天安全行駛
2. 台灣人口的居住型態與大眾運輸的網路, 自然形成了一種 "要長不長, 說短不短" 的距離... 正好是最適合機車的距離範圍.
3. 臺灣不像國外, 人行道超寬, 車道上也沒那麼多車; 我國腳踏車行駛相對更不安全與不便利
4. 騎腳踏車到上班處後, 人家有提供沖洗設備, 臺灣無良的企業可能嗎?
5. 近幾年... 國外也大力流行起我國的速可達輕型機車了, 不知道是享受到輕便的速克達後更懶得騎腳踏車了, 還是我國機車廠商太會銷售了.
小弟的家人剛好去瑞士等歐洲各國學術研討交流, 小弟有請他幫忙多拍一些交通的相關照片... 連他都對機車的興起感到意外.
(這部分昨天該運研所學者也有提到, 他的看法是:是我國那幾家機...
|
緯度高的地方,腳踏車摩托車都只是過度!!
天氣一冷,甚至下雪,這些交通工具就廢了!!!
台灣這點還好,台灣應該比較要推的是電動三輪摩托車,有棚有頂,可以不用戴安全帽,下雨也可以用,
但是無論是摩托車還是腳踏車,
小建大,你沒考慮到,任何人走路騎摩托車搭捷運上車,離開捷運後到目的地,要搭什麼交通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