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權中*
|
引用:
作者我是湯姆
這就叫做專業的傲慢啊, 這種重要的確認, 前後不多確定幾次, 又愛烙英文, 會出事是遲早的事情!!! 
|
湯姆跟醫院熟,應該知道用英文其實不是問題
倒不如說本來就應該要用英文,搞出這次事情來
制度有瑕疵,但後面的人為失誤其實是可以排除的
檢驗報告這麼重要的東西怎麼可能只用電話溝通?
沒有紙本傳真也會有電子檔吧?
就算全中文都難以避免失誤的可能,沒有眼見為憑的東西
電話嘴巴講講如果沒錄音,出事了找誰負責?
寫到這邊突然間想起來一些關於上刀的事,一部份先忽略
前女友跟現在的女人,一個是護士一個是醫檢師
我都有幫他們看過一些護理跟醫療的期刊
關於檢驗的結果跟統計的數據,
不管是導讀還是正文,陰性跟陽性反應,還真沒看過REACTIVE這個字眼
很簡單, 陰性/陽性反應在數據上的表示方式就是-/+
-就是NEGATIVE,+就是POSTIVE,沒別的用法
台灣人會搞錯的東西老外英文用到爛會沒想到可能出包?
有點常識都會質疑台大的說法....
我保留的部分是某些大頭上刀前的"習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