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willism
輕軌列車前2天又流標了...
高捷的缺點不少,路線規劃、站點設計、運量估計明顯不符事實等,
不過這種重大建設,除了帳面上會不會虧損外,重要的是建設的時間點,
民間企業的考量很簡單,就是"利潤"二字而已,賠錢就砍掉;但國家政策的考量可不能只有帳面數字...
未來都市的發展規劃,甚至建造成本會不會升高之類的,才是首要考量的地方
否則台鐵、高鐵年年虧損,為何不停掉? 我們有停掉的本錢嗎
至於捷運算不算地方自己的事? 當然不算
沒有城市可以單靠票價來負擔建設成本...尤其是高雄這種窮鄉僻壤,每年分不了幾個錢
就連北捷當年也是靠政府資助才建設完成的
至於什麼台北要有,高雄也要之類的,我相信市府團隊沒那麼膚淺,
高捷是長遠的政策,不是今天說要蓋,明天就動工...
而且是從吳敦義時代就開始規劃,所以也不用太政治化 
|
同意的, 沒有城市可以單靠票價來負擔建設成本, 而且很多收入是無形的, 包括旅遊、賣地、經濟稅收等。
以香港的地鐵(捷運)為例, 1979年當年開通的時候, 每年收入還不足以繳付建築借款的利息, 三十年後今天成為了全香港最賺錢的交通運輸機構, 同時樓上已經有網友指出了, 重點是隨著路線的不斷伸展, 才是成功的關鍵, 而且隨著路線的伸展, 越來越方便才會改變市民的習慣, 當年香港市民大部份以習慣公車作為主要的交通工具, 公車是最賺錢的公司, 今天公車也要開始要面對虧蝕的局面了, 這就是市民習慣改變的後果, 只能說習慣不是一兩天改變的, 當然路線的發展和規劃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