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Crazynut
這個問題很廣泛,很深遠啊。
Dilbert的笑話-
好消息:女人跟男人一樣,取得參政的權利。
壞消息:女人跟男人一樣蠢。
讀者文摘以前曾有篇「自卑為成功之母」,探討一些歷史上的名人,常有揮之不去的自卑感,迫使他們更努力表現。有的畫家近視深到,必須湊近到畫布前幾吋才能作畫,貝多芬逐漸全聾當中,譜下六七八九交響曲…
裡面提到一個很有趣的觀點,說從生物學、生理學的觀點來看,女性其實比男性優異。因為女性的身體要孕育後代,似乎作得比較堅固耐用,皮下脂肪較多,比較耐寒耐飢;大戰期間,精神崩潰的男女性別比是七比一(數據不知從何而來),世界各國的平均壽命統計,絕大部份也都是女性比男性長命。
文章的觀點:或許男性就是由於自卑心理的壓迫,反轉而塑造了今天的父系社會,甚至還以自己的形象創造了神。
我個人對近年來的女權主義高漲沒啥意見-只要別太過份的話-不過稍...
|
這種探討的論點還蠻奇怪的而且太武斷了,身體殘缺不代表自卑吧。事實上,很多名人其實相當地「嗆秋」,最有名的如拳王阿里,他總是說自己是宇宙最強,沒人能打敗他;牛頓、林肯也是很秋的人;史蒂芬霍金年輕時也是蠻秋條的。
發現DNA雙螺旋,得到諾貝爾獎的華生,年輕時也很嗆秋,本來還想要出一本書,但初稿時,因言辭刻薄地批評其他學者,遭到嚴厲地反對,導致哈佛大學的出版社拒絕出書(而且這時他還沒得諾貝爾獎)。最後他被迫修改稿子,出了一本鉅著「雙螺旋」,這本書後來被評為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百大著作中的第七名。有人還認為,應該還要再頒給華生一個諾貝爾文學獎。
愛因斯坦的大學教授曾經跟他說:「你很聰明,但有個缺點,你聽不進別人的話」
可見愛因斯坦也是很自負的人。
與其說自卑是讓人努力的動力,不如說是「自信」才是。身體殘缺但仍自認為自己不輸別人,高人一等,所以努力表現,創造偉大的成就。
我是不認為自卑能讓人成功,也未曾見過哪個成功的人是自卑的。所謂的自卑的人都是:我一定不會成功,所以也不想去試。
這樣怎麼會成功呢?
再來大戰期間,男女崩潰比例,原則上女人並不需要上戰場,自然比較不會崩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