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烤全羊
這當然是不可逆。每個人都可以接受。只是這個國家的產業政策很口號,什麼光電、生技、記憶體、液晶等等高度自動化專業化,發展不需要勞動力的產業,去追求財團口袋的飽滿。對於開創職缺的產業卻是空口說白話,什麼觀光,什麼旅遊,什麼服務業。只有張嘴,沒有實質以公權力介入導正扶植。
無煙囪觀光業是一個解決勞動力過剩的思考方向,但也是一個極端需要跨組織整合與規劃的產業。放任民間自由發展,只會效率不彰,產生更多的社會問題。比如說更不穩定的工時型態,更難以維繫的家庭生活,以及更扭曲的薪資結構。
|
觀光業我個人認為在台灣不好發展,只能點綴經濟,原因也是因為人太多
想想假日觀光勝地人潮洶湧的樣子,我們連自己用都不太夠了,
自然沒有太多空間來容納外地觀光客。
觀光環境的人口密度太高,會衍生很多問題:
一是觀光品質,人多擁擠,玩起來就不會太爽。
二是交通問題,大量人群擠進同一個地方,光進出就是大問題。
三是環保問題,不是無煙囪就無污染,人本身就是一種污染,
只要去的人一多,一段時間過後,觀光勝地就會爛了......
四是經濟效益,每位觀光客的產值並不高,所以要好幾位才能養活一個台灣人,
在下稍為算了一下,若以每日平均消費200美元,每個人平均來台觀光7天來算,
大概要15個觀光客才能養活一個人一年(營業額毛利率50%,月薪25000)
若以台灣去年320萬人次的觀光客來說,大概可以養活22萬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