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Irvinson
周瑜臨終前向孫權提出「軟禁劉備、指揮關張」,非常匪夷所思的低智,劉備這種梟雄豈是簡單可就範,關羽及張飛二人皆萬人敵又怎能甘心受人控制?帶兵將帥不給大權則無法重用發揮,但是關張若給兵權大權則又恐反撲,周瑜若想控制關羽及張飛,首先就要面對分配權力資源的問題,給太少則變小兵,給太多則難以控制。劉備及關羽曾受曹操恩惠,但最後仍謝而走之,屬於「富貴不能***」;劉備、關羽及張飛更是屢敗屢戰(與屢戰屢敗有順序上不同),雖在各種戰爭擊敗壓力下顛沛流離,可稱「威武不能屈」;雖然張飛屯兵古城及關羽白馬立功,但關羽及張飛仍然投靠當時無立錐之地的劉備,是為「貧賤不能移」。周瑜想用宮室及美女就要迷惑劉備,然後挾劉備以令關張,這種計謀真的不像是狗頭軍師可以想出,也許是死前昏頭了吧!因周瑜上疏後不久就卒亡。
至於西取劉璋的計謀,可比照軟禁劉備之失策,按劉璋在西之益州,孫...
|
周瑜當時提出這想法背後有什麼企圖,很難揣測。
另外回答,有人提到劉備騙荊州,這是不對的,嚴格說來,劉備借荊州,借的是荊北南郡,並不包括荊南四郡,不是借整個荊州,而且襄樊還在曹操手上也借不到。
「借荊州」對於劉備的好處:
1. 可以接壤益州、曹操,可以有發展餘地。
2. 不會被孫權給包了出不去。
對於孫權的好處:
1. 可以讓劉備分擔曹操正面的壓力,避免正面戰線過長。
2. 可以避免劉備不配合、趁曹孫開打扯後腿。
3. 孫權跟荊州的仇結太大,證據就是赤壁之戰後,荊州人才沒半個投到孫權手下,更扯的是本來在廬江的雷緒不去投靠孫權,反而是去投劉備?將南郡借給劉備,可以緩和荊州人對孫權的仇視。這一點直到孫權偷襲關羽,潘濬投降孫吳才打破,潘濬後來當到荊州人最高官職。
嚴格說來,說是借,其實也是有交換的部份,如原本在劉琦手中的江夏,後來到孫權手裡。
另外我猜測,最初應該還有南三郡交換,交換的時間應該是對曹取得一定進展,不過劉備可能希望給荊州留一些腹地拖延了,所以才會有襲取三郡,關羽、魯肅單刀赴會的事情,不過兩邊沒真打起來,原因還是曹操。
另外,諸葛亮有沒有篡位意圖,比照曹操就可以看得出來,高下立判。曹操在死前,把漢臣殺的幾乎一乾二淨,替曹丕完全鋪好了路,包括逼死對他貢獻極大的荀彧,諸葛亮有做這些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