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roger214
戰略規劃本來就因人、因地、因時、因勢而制宜,又不是要直接拿「隆中對」來套,如果諸葛亮也是這樣,「隆中對」也就沒什麼了不起。
事實上,當時除了諸葛亮,誰向劉備提出過什麼了?而群才濟濟的荊州高材,又向劉表提出什麼了?誰又會多看劉備一眼?
你說的不能比,但是對大局的眼光跟掌握能力,就不是不能比的,否則兩千多年前的孫子兵法,也不會到現在還是被奉為圭梟。
別說替別人規劃一條人生之路出來,大多數人連自己的人生之路,都其實是懵懵懂懂了。
對了,二十世紀末還有所謂「七塊論」,主觀願望遠大過於客觀條件,也能算是一種謀略吧,只是掌握的不怎樣。
|
光是論二人的區隔這是可以討論的,
但是三國打仗的可不只有那些漢人,四川西南、山西的外族武力科技都相當強。
還有人數的問題牽涉到動用的糧草、江上的船隻(等於是天然資源開發),
要紙上論兵也行,但是彼此除了謀略、戰術可以比較討論一下,遇到環境時代等因素實在不能比。
指揮僅數萬人跟三國時代在極大的疆域作戰調兵,差別很大,談兵略的人不會用這種角度去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