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Member
|
越認真了解三國,就越佩服諸葛亮的遠見。
很多人都忘了「隆中對」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出爐的,那是在劉備窮途末路,流浪了二十年還一事無成的時候。不像曹操已經幾乎統一北方,也不像孫權在江東立足了腳跟。
劉備在荊州的時候,心中想的還是從荊州北伐,但事實上是前途茫茫。
荊州要騙的話,從劉表手中騙比從孫權手中騙容易多了,劉備在荊州起碼八年,到最後知道劉琮瞞他投降還是不願打,虛偽?我們那個人活著不虛偽的?用虛偽笑人,不代表自己多誠懇,能虛偽一輩子的人,那他就是真的。
更何況有不少人同樣也是被演義誤導,劉備愛哭?正史記載曹操假哭真哭的次數,可是倍於劉備之上。
「隆中對」是諸葛亮在劉備幾乎沒有立足之地的時候提出的,大大的改變了劉備的戰略觀,相比「榻上對」的提出遠在「隆中對」之前六七年,孫權幹了什麼?屠了個夏口,虜人而還,所以魯肅在曹操南下以後,才會放棄「榻上對」,轉而配合起「隆中對」來。
「隆中對」對局勢的演變以及掌握,是如何的精妙?以現在的政治局勢來看,誰來替李敖規劃總統路差可比擬吧。
不要說這麼高的目標,就說這裡的人,哪一個可以掌握自己往後二十年的人生?二十年前的各位心中的理想,有多少二十年後是照著自己的目標一步步完成?
容易嗎?事後之明,並不是真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