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LittleJohn
不過看小王投好的伸卡球時有一個特點,他不是為了三振,而只要用三五個球就可以讓你出局。
過去洋基的比賽裡好幾場他的球數和耗用的時間都很短照樣拿到勝投。
不過這對觀眾或球場經營有點虧,觀眾花大錢來看比賽,卻一下子就結束了,球場也沒時間多賣一點食物、紀念品。
有的強力三振型的投手投球很複雜,為了隱藏武器球,不斷找好球帶邊緣試圖引誘對方,
狀況好還行,狀況不好往往一局要投二十多球,遇到夠黏的打者會更累,不斷被打界外,有時候對守備人員常常會失去專注力造成失誤。
而且球路變化多,對守備判斷也不容易,球路跑來跑去,光是內野站位學問就很多。
|
三五球就出局沒錯呀,可是那是有守備的情況。不是每次守備都會像洋基或這次國民一樣。我記得我有一場比賽,那天 running fastball 跑很多,那場幾乎都是滾地... 滾了滾還是有一局爆了三分... 我還曾經發生有一球滾到我和 2B 中間可是比較靠近我,我還在做 follow up 穩定中沒辦法防守,2B 看離他這麼遠也根本沒有跑進來... ... 內野德州安打真的讓我超囧的,又不是 bunt...
另外,你說三振型投手要找邊緣引誘對方,contact 型投手還不是一樣要找邊緣?把球丟到正中央,或力矩上對打者有利的地方,保齡球照樣讓人轟出去。支持 contact 投手的還有一個原因是與其讓兩個人控制失分,還不如給六個人控制失分。我認為在這六個人狀況都非常好的時候這裡理論是成立的。不過要是今天投手狀況好而守備在狀況外,該怎麼辦?隊伍就一直給 Error 然後掉分?然後你再跟教練講說: "我今天 ERA 沒問題呀∼不是我的問題"?
再者你說 "遇到狀況不好可能一局都要丟 20 球"... 在說狀況一直不好的 BB 大甫吧?

狀況不好的 contact 也還不是一樣還會一直掉分?王建民也不是沒爆過... 不管哪一種投手,狀況不好都會爆,所以個人感覺這樣拿來比好像有點不太正確... 問題是要是投球這麼省,為何 2006 年王丟 216 局,2007 年王丟 199 局?C.C. 這兩年可都在兩百三... 有時被換下的原因還不是有時六、七局戰況激烈二壘有人沒人出局,甚至是三壘有人一人出局的情況,因為沒有辦法三振被換下?
像 Doc 以前在多倫多就非常的贊。有能力製造滾地,但是也有能力三振。所有滾地投手中就只剩下王建民沒有辦法在守備或場地不好時製造三振。台灣媒體喜歡拿出來講的滾地投手 Brandon Webb,其三振好歹每年也是超過 150。
這種沒有辦法三振的,真的不要幫王建民講話。我不否定 contact pitcher,可是他也該至少有能力三振。王建民不管把什麼變化球,只要是跟 2 seam 比有速差的,只需要一個練到 sharp and accurate 就有辦法開始三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