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ster Member
|
無疑的,莫札特絕對符合天才的定義。「三歲學琴、五歲開始創作音樂、六歲就和姊姊在德瑞薩女皇御前演奏……八歲時寫了第一首交響曲、十二歲時創作了第一部歌劇,十四歲便親自指揮這部歌劇達二十次之多,十五歲時受聘為薩爾斯堡大主教的宮廷樂團首席……」這正符合上篇我所謂「跳過入門階段,站在更高的起始點上」
有一則很有名的軼事:
******
《求主垂憐》是阿雷格里最著名的作品,是一首帶有四聲部重唱的五聲部合唱曲,當年的羅馬教皇將此曲列為教會的鎮山之寶絕不外傳,即使合唱團的團員們想要練習,也不能觀看總譜,只能看他自己分部的譜,而且演出之時全體的燈光都要熄滅.....。為什麼要這麼的麻煩?這麼的大費周彰呢?因為要嚴防有人利用機會把譜偷抄出去之故,幸虧這曲子誕生不是在二十一世紀的現代,要不然不僅聲音,可能連影像都有人可以盜錄呢。
樂音小林的閒話不表,話說西元1770年的神聖週,那時才14歲的小莫札特聽到友人說此事情,頑童心理一時興起,他也跑到羅馬的西斯廷教堂裡聆聽此曲。此曲依照慣例,合唱團是在沒有燈光的環境之下演唱,但是沒有光線,這對絕頂聰明的小莫札特沒有任何影響,因為莫札特一邊聆聽一邊當場就把六聲部無伴奏合唱的譜給背了下來。
小莫札特回到旅館之後,馬上憑記憶把此曲樂譜全部抄錄下來,到了第二個禮拜,莫札特將這些譜夾帶在帽子裡再到教堂去聆聽此曲,結果只發現少部份的錯誤而已,也等於說他第二次再度進去聽只是為了校譜而去,於是「求主垂憐曲」就這麼順利的被小莫札特非凡的記憶能力偷出來了。
因為當時教會是嚴禁抄寫樂譜的,這件事傳開之後羅馬人便要求他公開在一個音樂會場合中唱唱看,結果莫札特流利而且非常正確的唱出,使眾人都嚇一跳。此事當然轟動了羅馬,這麼轟動的事情最後當然也傳到了羅馬教皇的耳朵,教皇(克萊門特九世Pope Clement IX)深受莫札特的才華所感動,不僅沒有處罰他,而且還頒發金馬刺勳章給他,也因此這一部傳世不朽的合唱曲就這麼開始流傳開來,從此莫札特他常在和友人往來的信件未端簽上「騎士」。
******
有些人對數字特別敏感,有些人語言文字組識能力超群絕倫,莫札特的腦子裡,一定有專門安放音符的地方,跟我們一般凡人的構造是不同的。
__________________
簽名檔真是礙眼…還是讓版面乾淨點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