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xx123
Power Member
 

加入日期: Mar 2006
文章: 633
人文的說法 .....
虛擬歌手漫入人心 + 人類祭拜已逝者的行為 . 同樣俱有認識觀中的兩大要素

1. 芻像 = 指非真實存在事物的影像 ... 該影像是在認識行為中被賦予的 . 並非該不存在事物的當下呈現
2. 臨在 = 指通過心理流程 . 儘管某事物已不存在 . 卻能在心理上與其面對
是心理流程中 . 賦予它的存在 . 而感覺它依然存在

應 . 所視對象非真實存在 . 無法看見真實對象的影像
將會造成認識對象在認識內容中模糊 . 認識的指向性 + 動因亦會遞減 . 難以具體

若我們假借與該不存在事物的無關之物 . 在我們的認識觀中賦予該不存在事物的外貌
讓我們以為 ~ 我們真的看見了它
那麼我們對該不存在事物的認識 . 將會顯得真實 + 心理流程有憑有據

形象很重要 ....

如 ~~ 逝者 => 墓碑牌位 . 教義 => 偶像 . 國家 => 國旗 . 廠商 => 標誌 ....
而歌 . 總是人唱的 ... 只有歌而沒有人出面
那就創造虛擬人物 . 替換原唱者的形象位置
依此讓普羅大眾的聆賞感不僅具體 . 且能適切於聆賞者對歌手形象之趣味
(但我認為 . 音樂的本質與精華就是音樂 . 不是大奶 + 裝可愛)

西方哲學中的論象徵 + 東方哲學的睹物思情
談的是同一種東西

參考
 
舊 2011-06-13, 09:48 PM #32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xx123離線中